格力地產一紙公告,廣東省“華發市”的勢力范圍又擴大了。
格力地產控股股東海投公司被“無償劃轉”至華發集團,珠海國資委這波操作堪比“豪門過繼”。華發集團作為珠海本地“國企一哥”,資產超7000億元,手握8家上市公司,這次使出鈔能力,“白撿”格力地產。
難怪還有人調侃,挺好的,華發“一統江山”指日可待了,很快就要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了。
那么,格力地產的業務并入以后,對華發來說有什么意義?
艷姐看了看,格力地產還有14個存量項目(如格力海岸S6、洪灣漁港等),劃入華發后,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前者土儲壓力。
與此同時,由于格力地產已持有珠海免稅51%股權,華發集團可以借此切入風頭正盛的免稅領域,與旗下商業地產形成協同效應,探索“商業+免稅”模式。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資源整合,全心全意沖擊世界500強。
01
“珠海三劍客”只剩華發
格力地產曾與華發股份、世榮兆業一起并稱“珠海三劍客”,生猛得很,但如今還活躍的只剩華發股份。
這幾年,珠海一直在積極推進市屬國企重組整合工作。
2024年1月,珠海市國資委召開珠海市屬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大會,會議表示:“旨在通過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為珠海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注入改革動能”。
2025年3月31日,珠海又召開了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大會,表示“進一步加快全市國資國企的戰略性重組,全面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在此番重組改革中,市場的普遍說法是,珠海將支持華發集團優化地產和文旅資源配置,助力其沖擊“世界500強”。
那么,珠海國資為什么選中了華發?
有一點很重要,華發與珠海經濟特區同齡,幾乎與這個城市的發展同頻,已經深入珠海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廣東省“華發市”也由此得名。
與此同時,華發股份是房地產市場的“黑馬”,不斷逆勢前進。克而瑞統計顯示,2024年華發股份全口徑銷售額1054.4億元,排名第10位;權益銷售額692.4億元,排名第9位。
今年第一季度,華發股份實現銷售額294.9億元,權益銷售額186.8億元,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如今的行業大背景下,誰都知道,這個成績非常不易。
再來看格力地產,雖然它們這幾年一直在虧損:
2022年歸母凈利潤-20.57億元,2023年歸母凈利潤-7.33億元,2024年預計歸母凈利潤約虧損12.5億~17.8億元,原因之一正是“房地產項目結轉毛利率下降”。
來源:Choice
但為了扭轉虧損局面,格力地產是真的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資產重組,將非珠海區域共5家房地產子公司100%股權置出,從海投公司換來了珠海免稅51%股權。
并且3月18日,格力地產就公告說了,格力地產的公司戰略定位將變更為以免稅業務為核心,甚至公司名稱也將變成珠免集團。
也就是說,格力地產已經徹底成為珠免集團的“殼”了。
艷姐看了一下,目前珠免集團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是陳輝,同時也是海投公司、格力地產、珠免國際的董事長。
從這個角度看,“左手倒右手”的事兒,好像也沒什么不妥。
目前格力地產仍有較多地產資產,這可能也是華發集團愿意接“殼”的重要原因所在。
截至2023年末,格力地產總資產達到了263.32億元,而珠海免稅51%股權股價大概是45.79億元,兩相比較,格力地產仍有很多地產資產待“優化”。
前面已經講了,格力地產還剩格力海岸S6、洪灣漁港、萬聯海島、華寧花園等14個項目,囊括住宅、車位、商業及配套等業態,賣完后就要徹底和地產圈說拜拜了。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做出了退出房地產承諾的格力地產未來會進一步剝離房地產資產,輕裝上陣去經營免稅業務,而華發集團將接過原有格力地產的地產資產,繼續為國有地產資產的“做強做優做大”而努力。
02
無償劃轉約等于“變相跑路”?
但誰都知道,重組之路絕對沒有那么一帆風順,“無償”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同業競爭。
多年來,地產圈有很多公司都因為解決不好內部的同業競爭問題而陷入長久的低迷期。
華發集團旗下已有地產“親兒子”華發股份,如今又收編格力地產,接下來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場“嫡庶之爭”,雖然雙方實力懸殊。
在克而瑞2024年房企操盤榜上,華發股份以1036.9億元排名第九,而格力地產2023年營業收入是47.32億元,也早就不在榜單上了。
那么,對格力地產來說,免稅業務到底是救命稻草,還是新坑呢?
艷姐覺得,不管怎樣,這可能已經是格力地產如今不得不面對的選擇了,他們的操盤手或者是管理層,也只能回味一下多年前的雄心壯志。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格力地產巔峰期也曾是地王級選手的存在。
比如2009年,格力地產以66.15億元高價、拿下總建面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珠海唐家灣地王項目,輾轉3年后開始放量回款——
但當時格力地產年銷售額才十幾個億。
再比如2014年12月24日,格力地產經過124輪競價,以16.14億元競得前灘32-01地塊,溢價率達到127%,樓面價65832元/平方米,刷新當時上海浦東單價地王紀錄。
同日下午,格力地產又以14.5億元奪得了相鄰的38-01地塊,樓面價5.39萬元/平方米,溢價率也高達92.5%。
一天內撒金超30億元,格力地產一時名震上海。
到2016年5月,格力地產又以總價19.65億元、溢價率109%競得松江泗涇地塊,成交樓面價3.77萬元/平方米。
在開發商們流行“囤地”的那些年里,格力地產同樣是其中一員,當然,也可能是因為價格太高不好賣。
而拿下前灘32-01地塊八年后,格力地產終于決定開盤,這個項目,也就是現在維權正兇的海德壹號。
海德壹號名頭不小,相信格力地產當初也是想好好做項目的,他們請來的是全球最昂貴公寓海德公園一號的理查德·羅杰斯大師,但可能有點水土不服,當初開放樣板間,單開的一扇小窗作為臥室采光就已經被不少人吐槽。
直到現在,距離6月的預計交付時間越來越近,業主們已經忍無可忍,也走上了舉牌子維權這條路,裝修降標、三角陽臺縮水、躺平式交房……甚至有人感慨“除了江景,可以說一無是處”。
尤其是現在這個節骨眼,格力地產連名字都要沒了,業主們更焦慮的是樓盤品質和后續物業該怎么辦,尤其是結合項目接近每平方米13萬元的單價,以及14塊9的物業費。
所以業主們更多是把這次“無償劃轉”,看成是格力地產“變相跑路”。
有一個數據或可窺知一二,格力地產免稅業務收入占比已超過64%。
雖然海投公司出具承諾,即若格力地產未能在5年內整體退出房地產業務,其將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且與格力地產達成一致及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后,以公允的市場價格承接格力地產屆時尚未去化或處置完畢的房地產業務。
但以后的事情,誰也說不準。而且,華發集團在上海還有好幾個項目都在維權,自己都忙不過來。
此次劃歸到華發集團,其實對格力地產的剩余地產資產不失為一個好“歸宿”。
作為“親兒子”,相比之下,華發股份的表現還算不錯,2024年凈利潤為14.05億元,沒有虧損。
再說回格力地產,公司股票在這次公告前3天大漲,已經引發了市場對其提前信披的質疑。因為在這件事上,格力地產是有“前科”的。
2020年的時候,格力地產曾喊出過“預計全年出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火速被上交所問詢,此事后來以格力地產自承“不符合信披規定,向廣大投資者致歉”而告終。
2022年,格力地產原董事長魯君四因涉嫌泄露內幕信息,被上饒市公安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所以,有一些現實,大家都懂的。
另外,根據Wind的說法,格力地產董事會高管目前披露的最高年薪是92.5萬元。
結語
左手地產,右手免稅,華發集團若能打通地產與免稅的協同,以后買華發房子送免稅店代金券,這會不會又是房地產營銷的創新方向?
那么,格力地產會徹底消失嗎?華發集團會善待它嗎?
再多說一句,其實格力地產和格力電器是兩個獨立運營的主體,而且已經很多年了。
不過經此一役,格力地產連名字都改了,就和董小姐徹徹底底沒關系了。而且董小姐也不止一次說,絕不搞房地產。
所以最后的問題就是,華發需要多久可以成為世界500強?
主編:張艷
責編:安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