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長
隨著美國政府對全球各國的大加關稅,世界各國紛紛表示抗議和譴責。美國政府的一意孤行和逆全球化進程的行為,注定會得到失敗。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表面抗議,我國對此采取了對等措施,以堅決捍衛國際經貿秩序的繁榮和穩定。在一系列反制措施中,不可靠清單一詞頻頻出現,引起公眾熱議,那么什么是不可靠實體清單呢?它是怎么出臺和實施的呢?今天給大家解讀一下。
要說清楚不可靠實體清單,那么我們就要先聊一下實體清單。所謂實體清單,它是是美國政府用于實施出口管制的重要工具,旨在限制特定外國企業、機構或個人獲取美國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權限,以防止這些實體將美國技術用于危害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利益的領域。該清單最早于1997年2月公布,由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管理,是美國出口管制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美國技術被用于軍事用途、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或侵犯人權等行為,同時服務于美國的地緣政治競爭目標。
美國的實體清單主要服務于美國利益,其本質就是一個黑名單。凡是列入其中的項目和機構就會受到技術封鎖,供應鏈中斷的限制和風險。實體清單是現在美國將技術優勢“武器化”的核心工具,通過精準打擊關鍵企業,服務于其國家安全與戰略競爭目標。其影響遠超貿易范疇,深刻改變了全球科技產業鏈格局,迫使各國加速技術自主化進程。這個工具最早被國人熟知的,就是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發起關稅戰,并將華為、中興等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切斷其芯片供應和技術合作(如臺積電斷供華為),一時引起軒然大波。為了反抗實體清單,中國由此建立了不可靠實體清單。
所謂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就是我國政府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針對外國實體(企業、組織或個人)在經貿活動中損害中國合法權益的行為而制定的一項反制措施。于2019年首次提出,并于2021年通過《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和《反外國制裁法》進一步制度化,成為中國反制外國制裁的法律工具之一。清單的設立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濫用“長臂管轄”和單邊制裁(如對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打壓)的針對性回應,旨在平衡國際經貿規則中的不對等性,保護中國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隨著現在關稅爭端的升級,不可靠實體清單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截至目前,共有48家國外企業和組織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中。這些企業和組織被禁止或限制與中國企業開展進出口、投資合作;限制在中國境內新增經營范圍或擴大規模,同時高管或相關人員被禁止入境、凍結在華資產。被列入清單,基本上失去了和中國境內各主體開展經貿活動和交流的可能,威懾了外國不法實體配合其政府實施對華遏制政策的行徑和野心,成為了我國在全球經貿規則重構中的關鍵反制手段。
不可靠實體清單的誕生,本質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我國維護經濟主權的必然選擇。從中美貿易戰初期的關稅對抗,到為打破技術封鎖,該清單是長期戰略博弈的關鍵工具,其設立標志著中國從被動接招開始轉向主動塑造規則。
說完實體清單和不可靠實體清單,那么是不是還有可靠實體清單呢?其實是有的,不過不是這個叫法。截至目前,雖然國際上尚未有官方正式設立名為“可靠實體清單”的制度。但有與“可靠實體”相關的現行機制。如出口管制中的“白名單”、供應鏈安全認證和技術合作聯盟。這些機制更多服務于貿易便利化和供應鏈安全,而非地緣政治博弈。未來,隨著技術脫鉤與合規要求升級,不排除出現更正式化的“可靠實體清單”,但其形式和功能將與當前的“不可靠實體清單”還是有本質區別。
【流程編輯:魏至鑫 60361】
本文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