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究竟是哪里人?他的墓葬又為何會在臨潼?”4月11日,臨潼區代王中心小學的學生帶著滿心好奇走進扁鵲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引領下,開啟了一場沉浸式中醫藥文化探索之旅。
“有誰知道和扁鵲相關的兩個成語呢?”
“‘諱疾忌醫’和‘起死回生’!”
踏入神醫殿,一場別開生面的互動問答點燃現場氣氛。講解員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扁鵲“起死回生”救治虢國太子、蔡桓公固執“諱疾忌醫”,以及憑借“望聞問切”四診法行醫濟世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孩子們目光緊緊追隨著講解員,聽得如癡如醉,仿佛穿越千年,親眼見證了扁鵲的仁心仁術,被神醫的超凡智慧深深折服。
隨后,孩子們來到中國古代醫史展廳,仿佛踏入一條時光回廊。古老的制藥工具、泛黃的醫學典籍、銹跡斑駁的藥碾、精巧逼真的針灸銅人……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古代醫學的成就。孩子們放慢腳步,仔細端詳,在驚嘆聲中領略著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內涵。
“沒想到古人搗藥用的器具如此精巧!”五年級學生王懿德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難掩內心激動。
實踐體驗環節將活動推向了高潮。在“扁鵲堂”體驗區,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中醫實踐活動中。講解員親自示范足三里、合谷穴的精準定位與日常保健手法,孩子們目不轉睛地觀摩學習,一邊操作一邊交流感受。稱藥臺前,孩子們屏氣斂息,雙手微微顫抖地操作傳統戥子,將中草藥精確稱至“一錢”單位,體驗古人嚴謹的制藥態度。
現場還設置了識藥環節,茯苓、當歸、艾草等數十種藥材標本整齊擺放,引得孩子們紛紛湊近,好奇地觀察、嗅聞。講解員結合藥材的特性,深入淺出地講解“藥食同源”的中醫理念,孩子們不時發出陣陣驚嘆,紛紛表示“收獲太大,學到了好多新知識”。
活動最后,講解員帶領師生一同習練八段錦。在悠揚舒緩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全神貫注地模仿招式,舉手投足間雖稍顯稚嫩卻也有模有樣,在一呼一吸間感悟傳統養生文化的獨特魅力。
“今天,不僅被古代名醫的故事深深吸引,還通過‘針灸銅人’了解到每個穴位獨特的名字和神奇作用,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佩服!”五年級學生黃鈺涵感慨道。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沉浸式的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文化自信。”代王中心小學副校長張遠法說,“今后,我們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工作日常,引導孩子們愛上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陜西欄目組編輯:李亞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