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民族沃土:十八年打造民族美育標桿跨界突破:三棲作品展多元美育
教育部全國第八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獲獎名單近日揭曉,廣西中小學藝術教育領域再創佳績。廣西著名中小學藝術編導溫智淞老師憑借戲劇、朗誦、表演唱三類作品的突出表現,一舉斬獲三項全國一等獎,其個人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的一等獎總數累計達8項,成為廣西中小學藝術教育領域的“八金傳奇”。
自2009年首次參與全國展演以來,溫智淞始終以“讓民族藝術在校園生根”為使命,將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的歌舞元素創新轉化為青少年藝術作品。其代表作《成人禮·蓄發盤山》取材白褲瑤成人禮文化,既保留儀式莊重感,又融入成長教育主題;《天琴神韻》以壯族千年非遺天琴為內核,賦予傳統樂器厚重的傳承與青春活力;《禤獅傳人》則將醒獅技藝與少年朝氣結合,形成獨特的“民族美育范式”。“我的創作不是‘閉門造車’,靈感始終來自廣西山水村寨間的民族心跳”。溫老師說。
每年一個半月的田野采風是他的鐵律,瑤寨少年盤發成人禮,壯鄉天琴師的千年韻律,鄉間少年舞獅時衣襟帶風的蓬勃生命力....“別人看到的是古老儀式,我看到的是青春對話的可能。這些瞬間不僅是‘素材’,更是先輩代際傳承的文化魅力?!睖乩蠋熣f。
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劉鋒教授評價:在探索傳統文化傳承與校園藝術教育融合的漫漫長路上,溫智淞老師以其矢志不渝的創作實踐,精心雕琢出了一個極具價值的鮮活樣本。他讓民族藝術不再只是刻板地 “進校園”,而是以一種蓬勃的生命力 “活起來”,并在莘莘學子的傳承接力中 “傳下去”。溫老師的作品宛如一座橋梁,一頭連接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另一頭通往學生們的內心深處,成功構建起從文化認知到情感認同的堅實通道 。他的成果為當地素質教育發展提供了極具參考意義與可操作性的寶貴經驗,成為推動邊疆民族地區教育事業邁向新高度的有力助推器。
本屆展演中,溫智淞首次實現舞蹈向戲劇、朗誦、表演唱的跨界突破。三件獲獎作品均以民族符號為載體,展現學生藝術素養的多元可能?!八囆g教育是文化基因的喚醒過程。”溫智淞表示。溫老師的創作依托“田野課堂”,帶領學生深入村寨尋訪傳承人,與非遺傳承人同吃同住,讓青少年在實踐中共情民族智慧,筑牢文化自信?!鞍籽潿幖漓胫欣险咭鞒念澮簟炎甯枸桌锛磁d對唱的智慧,這些教科書外的鮮活細節,才是民族藝術的魂”。
薪火相傳:數字技術賦能非遺傳承
據統計,溫智淞團隊18年來累計培養藝術特長生超300人,其將十八年教學經驗和創作素材編撰成教材無償共享。如今,他正帶領團隊建設《廣西中小學民族音樂舞蹈數字庫》,以現代科技為八桂歌舞留存“數字DNA”。
工作室里,成箱的采風裝備與獎杯無聲述說著這位“民間藝術搬運工”的堅守?!霸嗤粒鐾强铡薄獕ι蠒ǖ莱鏊睦砟睿赫嬲膭撔滦鑿耐恋刂猩L?!懊褡宸柌皇茄b飾,而是青少年認知自我文化的鏡子;民族文化不是‘標本’展示,我們要做“育苗人”。溫智淞說。“我希望把廣西更多的非遺文化、民間藝術,轉化成能讓青少年共情的成長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