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負面消息是鋪天蓋地而來,
受特朗普加征關稅的影響,做投資的,美股、A股一起虧,
做外貿的,訂單銳減,薪資削減了三分之二,僅供溫飽,
再加上就業率本來就不好,不少人被裁員、降薪,
2025年,還有1222萬“嗷嗷待哺”的高校畢業生,想想都替國家頭疼。
眼前的經濟形勢,哎,不好說啥,有種昔日重現的感覺,
剛好我也在看日本的資料,干脆今天跟大家聊聊隔壁日本的故事。
當然,我們不是日本,結局也可能截然不同,但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或許可以給當下的自己一些啟示。
把時間線拉回到1973年,
當時日本可是紙醉金迷,
在國外也是特別豪橫,最愛的事情就是買買買。
有多夸張呢?
曾經的日本富豪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地皮房產,然后再把它們高價租給美國人。
有人就納悶了,日本不是經歷戰爭嘛,為啥這么有錢?
二戰后的日本承接了美歐的產業轉移,主要搞紡織、鋼鐵,然后大量出口,后面遇上了石油危機,又搞產業升級。
結果就是短短幾十年,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就跟咱們現在一樣,制造業特別發達,紡織、家電、半導體、汽車均位于全球第一。
舉個例子:
1980年,日本汽車產量 1104 萬輛,居世界第一。
1986年,日本半導體營業收入占全球的 39%,居世界第一。
這就讓老美很沒面子,自己國內通脹高漲,不得不加息,結果美元大幅升值,出口受損,貿易逆差也越來越大。
于是,美國對日本發起了關稅戰、貿易戰,
是不是很熟悉?
說起來,日本還是很厲害的,幾乎啥事沒有。
于是老美再生一計,在1985年,美國協同日德英法簽訂了《廣場協議》,
美國想美元貶值,增強出口競爭力,而日本想著日元升值,增加本幣購買力,因此一拍即合。
很快日元匯率從262變成120,升值54%。
日本一看這升值有點猛,商品價格變貴了,賣不出去咋整?
為了穩住出口,日本央行選擇了降息,13個月的時間,把基準利率從5%干到了2.5%。
于是,市場上的錢是越來越多,徑直流入兩大資本市場:股市和房地產。
在1986-1990四年時間里,
股市,日經指數225從13000點漲到了38000點,
房地產,東京房價指數從130漲到了310,漲了2.4倍。
……
問題來了,在1990年這樣經濟繁榮的情況下,假如你不懂投資,你又有等值100萬美元的日元,你會選擇什么樣的資產呢?
1)房子
2)日經指數
3)現金存銀行
4)儲蓄險
這些資產在30年后的今天,又分別價值多少錢呢?
1) 房子
在1990年,你入手了一套東京的房子,
當時1美元=140日元,而市中心的房價差不多7142美元/㎡。
也就是說,100萬美元可以買到140/㎡的房子。
當你坐等房價增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全國房價出現暴跌!
91年下跌4.6%,92年跌幅擴大至15.5%,1993年的六大主要城市住宅地價較1990年下降了28.58%,
到了2000年,房價為4285美元/㎡,房價價值下跌約40%。
到了2010年,房價為5713美元/㎡,房價價值仍虧損20%。
30年后,也就是2020年,日本東京房價回升到8570美元/㎡,140/㎡的房子價值119萬美元。
注意,這還是在日元升值的前提下,按日元算,現在還虧著呢。
2)日經指數
1990年,正是全民炒股的時候,日經指數225,四年翻三倍,
于是你拿著100萬美元沖進去,買了日經指數225,當時約38000點。
結果股災開始了,到了2000年,日經指數225只有20000點,100萬美元還剩50萬美元,折損一半。
到了2010年,途經互聯網泡沫和08年金融風暴,日經指數跌到了10000點,100萬美元還剩25萬美元,折損3/4。
2020年,日經指數恢復到了27000點,100萬美元還剩69萬美元。
一直到了2024年,日經指數才再創歷史新高,重新站上38000點,這整個過程共耗費了34年。
3) 現金存銀行
1990年,當別人都在炒股、炒房,你覺得太狂熱了,還是穩妥點好,
于是你把手上的100萬美元兌換成了1.4億日元存銀行(1美元=140日元)
結果銀行利率也斷崖下跌,1年期定存利率從1990年的6.08%降到了0%,后面的幾十年里,存款利率也是接近為0,
到了2020年,如果以0.1%的存款利率計算,當初的100萬美元差不多還剩131萬美元(1美元=110日元)。
4) 儲蓄險
日本經濟騰飛后,保險業也發展迅速,壽險預定利率普遍在6.5%左右,最高為8%,
到了2002年,預定利率已經降到了1%,
而你此前買的一份6.5%預定利率的保單(1.4億日元),受股市、房地產泡沫的影響,最終平均收益率只有3%,但也比其他資產的收益要高。
算下來,30年后實際到手約308萬美元。(1美元=110日元)
……
最后,概括一下:
如果你只是一個不懂得海外投資的普通人,那保險和銀行或許是你最好的選擇。
100萬美元分別配置房子、日經指數、銀行、保險等資產,
保險(308萬美元)>銀行(131萬美元)>房子(119萬美元)>日經指數(69萬美元)
在日本失落的三十年里,資產價格集體滑落的情況下,配置高利率儲蓄險的那波人是最爽的,即便收益打折,但也還有3%的復利。
而高杠桿買房或者炒股的那批人最慘,接近二三十年的低谷期。
還有一組數據也很有意思,
在2023年的日本央行的國民財富報告中,52.5%為銀行或銀行存款,25.6%為儲蓄險保險和養老金,投入股市的只有12.9%。
這可能也是“失落30年”的后遺癥吧,在經歷了樓市、股市泡沫,大量資產蒸發后,日本人迫切的追求資產的安全感。
說起來,我們當下與日本還真有些相似,比如貿易戰、存款利率下調、房價下跌,人口老齡化...
但國情不同,所以未來我們也不一定會走日本的老路,
但要記住一點,盡可能的為自己的家庭打造一條護城河,最好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能夠帶來穩定的,較為可觀的收益;
2、滿足分散風險的實際需求;
3、具備傳承功能,確保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還能順利傳給下一代。
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家庭資產配置,我之前也寫過文章,可以關主我的gzh,了解更多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