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露天堆放擾民”到“箱式清運惠民”,曹楊新村街道梅嶺北綜合網格以 “多格合一”思維重塑建筑垃圾治理范式,為破解同類社區治理難題提供可復制、可持續的實踐樣本,一起來看看吧。
多元聯動破頑疾創新機制探新路
因先天條件不足,杏楊園、棗陽園內缺乏空間以建設標準化的建筑垃圾箱房。長期以來,物業與居民約定俗成地以散裝堆放的形式,將建筑垃圾堆放在臨時堆放點等待清運,易產生揚塵,居民對此深感苦惱。居民區黨總支曾多次召開協調會,但均因場地受限沒能徹底從根上解決這一難題。
為此,梅嶺北綜合網格聯動綠化市容等職能部門進行協同處置。在此期間,區綠化市容管理局下屬環衛管理服務中心,創新性推出了“建筑垃圾箱式化運輸”解決方案。隨后,梅嶺北綜合網格長通過統籌協調居民區、街道管理辦、物業公司及業委會等多方力量,結合“你點我配”的互動響應機制,快速搭建起項目推進框架。
在專項議事環節,梅嶺北綜合網格組織街道管理辦、居民區及機關聯絡員進行聯合勘察,并結合小區實際召開專題協商會議。經充分討論,兩個小區的居民代表在支持方案落地的同時,就運輸時段、箱體放置等操作細節提出優化建議,會議隨即決定組建聯合工作組進行二次現場勘察,進一步研究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通過多輪實地論證,最終由街道管理辦牽頭促成物業與環衛運輸企業達成服務協議。
破冰實踐見真章雙向溝通消疑慮
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后,杏楊園首單試點遭遇到了“破冰”挑戰。原來,某業主在申報裝修時,對集運箱收費標準、使用時效等操作細則存有疑慮。
網格團隊立即啟動聯動響應機制,組織環衛專員、物業管家與居委干部開展“三方會診”,通過現場測算對比傳統清運與箱式運輸的成本差異,系統闡釋新型模式在控塵降噪、防撒防漏、價格透明等方面的環保效益。
經多維度溝通,首單業主最終采納了新模式。不久后,三個集運箱順利完成裝載清運,實現了“垃圾不落地”的預期目標。
試點成功后,新模式的直觀成效形成了示范效應,多個待裝修業主主動提交申請。杏楊園居民區黨總支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建立起服務質量跟蹤機制,通過居民滿意度測評及運輸企業履約監管雙管齊下,推進服務品質持續優化。
接下來,曹楊新村街道梅嶺北綜合網格將繼續運用“五有五步五辦”工作法凝聚各方力量,找準解題思路,高效處置“三跨”問題,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努力用實干交出滿意答卷。
原標題:《如何讓擾民變惠民?曹楊走出一條破解建筑垃圾清運難題新路徑》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上海普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