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君子如蘭,思之可追。
千百年來,蘭草以幽雅之美被中國歷代文人贊詠。作為“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它以其獨有的幽香、典雅的葉姿、四時常青的風韻,倍受世人喜愛。
作為中國傳統觀賞花卉,如今,一株株“空谷幽蘭”不僅裝點了淮河源頭——河南桐柏的青山綠水,更是綻放海內外。近年來,這一深山老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將蘭花產業從傳統種植發展為集科研、交易、文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走出了一條“以蘭興業、以蘭富民”的特色發展之路。
從“庭院經濟”到“億元產業”
桐柏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陽盆地東緣,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源頭,為南北氣候過渡帶和動植物區系分界線。
這里氣候溫暖濕潤,適合多種動植物生長,被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當地是大別山蕙蘭的適生地,近30年來,隨著觀賞經濟的發展,當地已培植有數百個春蘭、蕙蘭精品名種。
蘭科植物種質資源庫及種植交流中心。李小雅/攝
在今年4月初,剛剛舉辦的河南·桐柏第八屆蘭花年會暨鄉村振興·萬人品蘭文化活動現場,吸引海內外蘭花協會代表、客商、游客等近5000人參與。
“我拿著的這棵蘭花顏色翠綠、容易養活,養護也很簡單,喜歡養花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主播在直播間繪聲繪色地推介著當地種植的蘭花。
賞蘭、鑒蘭、購蘭……近年來,在桐柏縣舉辦的蘭花盛會已成為當地的新名片活動。
據統計,在此屆蘭花盛會現場,交易額突破6000萬元人民幣,簽約合作項目3個,投資額達4.6億元,規模與影響力顯著。
從“庭院經濟”到“億元產業”,一株小蘭花實現了規模化蝶變。以花為媒、以花會友、以花興業,蘭草已成為推動桐柏縣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空谷幽蘭”嬗變“致富花”
桐柏縣的大河鎮位于縣城北部淺山區,森林覆蓋率85%以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當地蘭草的主要產地。
近年來,大河鎮厚植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立足自然資源條件,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潛力,發展壯大特色蘭花產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蘭草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當地還成功創建全國第一家以蘭花為主題的3A級旅游景區、河南省休閑觀光園區、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范村。
因地制宜,生態產業拓寬致富路。大河鎮種蘭養蘭的歷史源遠流長,蘭花品種多,蘭草資源豐富,發展有基礎,市場前景好。2003年3月,當地還成立了桐柏縣蘭花協會,輻射帶動周邊12個鄉鎮4萬余人種植蘭花,其中蘭花公司、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200多個。
“以前種田一年掙不了幾個錢,現在養蘭花,年收入輕松過十萬元!”大河鎮石佛寺村種植戶鄭春平感慨道。他的一棚蕙蘭中,單盆價格從幾十元到萬元不等,通過合作社和直播電商,產品供不應求。
像鄭春平這樣的農戶在大河鎮有4000余人,全鎮蘭花年經濟效益達2億元,戶均增收超10萬元。曾經的“空谷幽蘭”如今成為村民的“致富花”。
據介紹,目前,桐柏縣全縣蘭花種植面積超8萬平方米,從業人數達6萬余人,年產值突破8億元。
“蘭旅融合”繪就鄉村新圖景
桐柏縣以蘭花為核心,還探索出“蘭花+旅游”“蘭花+研學”等新業態。大河鎮“蘭香小鎮”作為全國首個以蘭花為主題的國家3A級景區,串聯淮源風景名勝區、紅色文化展館等景點,形成全域旅游示范帶。
蘭香小鎮景區內建有蘭湖、蘭花大道、蘭文化展廳等設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帶動民宿、餐飲等配套產業發展。
大河鎮作為桐柏縣蘭花產業的代表,蘭花種植規模達60余萬盆,精品蘭花達20余萬盆,蘭花交易市場每逢交易日海內外客商絡繹不絕。
此外,桐柏縣注重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聯合高校建立產學研基地,推動蘭花育種和種植技術創新。同時,通過舉辦國際蘭展、簽訂海外合作協議,桐柏蘭花遠銷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
桐柏縣委書記黨建凱表示,未來將推動蘭花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邁進,深化“蘭旅融合”,建設中國一流的蘭花研究、交易和文化中心。隨著“院士工作站”“蘭花種質基因庫”等項目的落地,桐柏正以蘭為媒,描繪出桐柏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從深山幽谷到綻放海內外,從庭院經濟到百億產業,桐柏縣的蘭花故事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這朵“致富花”不僅讓千年古縣煥發新生,更成為中原大地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李小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