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太監,大多數人往往想到的是王振、劉瑾、李蓮英等大太監。他們手握大權,備受寵信,連朝廷大員都要禮讓他們三分。
但實際上這種權勢只屬于極少數已經爬到了金字塔頂端的太監,而對于大多數太監而言,服侍各種貴人,做各種臟活累活才是他們的日常。
同樣的,大多數太監進宮的目標也不是那么“遠大”,僅僅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孫耀庭就是其中一員。只不過他很不幸,剛剛被閹割不久,太監制度就走向了盡頭。
但孫耀庭又是幸運的,在經歷各種戰亂后依然活了下來,并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見證了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
后來他寫了本回憶錄,名字就叫《中國最后一個太監》。這本書展現了孫耀庭人生的起起伏伏,也讓我們得以了解真實的宮廷生活。
1902年,孫耀庭出生于天津的一個貧農家庭。此時的中國天災人禍不斷,無數農民破產流浪。更何況孫耀庭家里本就是貧農,生活更加艱難。
他們全家只有7分地,卻要養活6口人。盡管清廷推行所謂“新政”,聲稱要減輕農民負擔,但這負擔卻是越減越重。
到了孫耀庭8歲那年,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孫耀庭的父親孫懷寶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將兒子閹割了送入宮中,這樣家里能減輕點負擔,孫耀庭也能有口飯吃。萬一走了大運,孫耀庭受到皇帝賞識了,還能給家里帶來富貴。
孫懷寶沒想到的是,其實在他想著送兒子入宮時,清朝已經搖搖欲墜。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隨后各地反清運動風起云涌。
1912年2月,皇帝溥儀被迫退位,清朝滅亡,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廢除了太監制度,不再招收新的太監。
辛亥革命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件好事,但對于已經將兒子閹割的孫懷寶而言,這一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此時的孫耀庭還在恢復,卻得知進宮的路子斷了,頓時陷入迷茫之中。
割都割了,也沒法再長回去,這接下來的日子該怎么辦?
但到了1916年,孫耀庭似乎又有了機會。此前溥儀退位后,民國政府允許他繼續住在紫禁城內,享受優待,由此產生了一個圍繞溥儀的“遜清小朝廷”。
原本民國政府是禁止小朝廷再招收太監的,但隨著民國政府控制力減弱,溥儀又開始悄悄招收太監,連帶著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也開始招收太監,以充門面。
正好原清朝的載濤貝勒想招太監,孫懷寶便托關系把孫耀庭送了進去。1917年孫耀庭又進了紫禁城,終于成了皇宮里的太監。
但進去后孫耀庭才發現,其實大多數太監的生活也很一般,只是工作的地方看起來“高大上”而已。而且太監也有高低老幼之分,像他這種毫無根基的小太監只能寄人籬下,給等級較高的太監當“徒弟”。
除了干各種臟活累活之外,他還得給“師傅”們端茶倒水,甚至隨便來個貴人都可以支使他們。
不過孫耀庭也是幸運,1918年光緒的皇貴太妃端康看中了他,給了他一筆賞賜,還讓他進了戲班,后來又由戲班轉入司房。
孫耀庭甚至還攢了一筆錢,買下了“王成祥”這個名字——當時底層太監甚至不能有自己的名字,想要名字就得花錢買。
司房主要負責管理衣物和奴婢調遣,工資要高一些,而且不用像以前那樣什么雜活都干了,孫耀庭的生活也改善了一些。
此后孫耀庭步步高升,不再需要伺候“師傅”們,而是直接伺候宮里的妃子,到最后甚至被提拔為皇后婉容手下的太監。
皇宮中是沒有“生活自理”一說的,只有伺候別人的人和被伺候的人。據孫耀庭回憶,這些妃子洗澡甚至都不用手,而是全靠他人伺候。
比如皇后婉容,沐浴時就至少需要12名宮女和4個太監伺候,這個數量可不是隨便定的,而是根據內務府規定來的,哪怕婉容哪天不想讓那么多人伺候了都不行。
有些人可能還覺得伺候妃子洗澡是件美事,說不定還能和妃子“眉目傳情”。但實際上對于這些太監和宮女而言,這完全就是件苦差事,而且很危險,但不干還不行。
首先這個洗澡水的水溫就有嚴格規定,必須是能讓妃子感到舒服的溫水,冷一點或熱一點都不行。
浴桶旁會有專人負責加水,冷了就加熱水,熱了就加冷水。
孫耀庭就曾因為水溫不夠而被斥責過,嚇得差點丟了魂,還好婉容后面沒有追究此事。
并且這個洗澡的過程是很復雜的,可不是泡一下就完事。一般而言都是先溫水沐浴,然后加入蘭草、花瓣等,這樣可以讓妃子身上有香氣,最后再用清水沖洗。
部分妃子還有更多需求,這些太監宮女也都得想辦法滿足。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難的話,那么接下來還有個要命的規定,那就是太監們既要伺候妃子洗澡,又要避免直視妃子,更不能接觸妃子的肌膚。
他們只能一直維持一種“低眉順眼”的狀態,將溫水有節奏地倒在妃子身上。
這無疑難度極高,但如果太監們做不到,幸運一點的會被拉出去打一頓,倒霉點的可能直接被殺。對于達官顯貴們而言,這些太監只是工具而已,沒有了再招一批就行。
孫耀庭就這么戰戰兢兢地又過了幾年,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和他的小朝廷趕出了紫禁城,太監們頓時沒了去處。
孫耀庭還算幸運,又伺候了婉容一段時間,但隨著婉容前去和溥儀團聚,孫耀庭也無處可去了。
這下孫耀庭不用再過提心吊膽的生活了,卻也沒了生計。無奈之下他返回老家,可家里本就是因為沒錢才送他進宮的,哪能再多養一個人呢?
而且因為有身體缺陷,孫耀庭也干不了重體力活,最后實在過不下去了,只能又離開老家。
此后孫耀庭在北京和一群同病相憐的太監住在一起,其中有幾個太監還存了些錢,買了幾棟房屋,大家就靠收些租金勉強過活。
但當時戰亂不斷,他們的日子還是越來越不好過,最后連修房子的錢都沒有了,孫耀庭只能以乞討和收破爛為生。
不得不說孫耀庭著實幸運,即便這么艱苦,他還是熬了過來,堅持到了解放后。和對太監們不聞不問的民國政府不同,新中國盡力保障這些太監的生活,讓他們擺脫了衣食無著的窘境。
孫耀庭先是得到了每月16元的生活費,后來還得到政府培訓,當了出納,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如此種種讓孫耀庭不由感慨:“解放后,我們太監才有了幸福生活!”
他寫下的“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條幅正是他的內心體現。在新社會的陽光下,他終于站了起來,成為了一個真正有尊嚴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