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軍師長王扶之負傷回國,偶遇一趕車老丈,于是便乘車回家,兩人相談甚歡,可誰料分別之前,老農詢問道:“我兒王碩,12歲就參了軍,你能幫我打聽一下嗎?”王扶之聽完渾身一顫,喊道:“爹,我就是王碩呀!”
老丈聽到這句話眼里卻止不住流淚,他12歲的娃娃怎么變得這么大了,這是他的娃娃嗎,王扶之父親的記憶還停留在兒子當年說要參加紅軍的那一刻,那時候孩子才多大,還在割豬草給地主打工的年紀,怎么就能一去18年不回來呢?
王扶之摸摸父親臉上的皺紋,摸摸父親倆上的胡茬,他才30歲,父親也蒼老成了這副模樣,父親怎么會變的這么衰老,一連18年過去了,這是他們父子第一次見面,他對父親說的話卻怎么也說不出口,只能說上一句“大,我當紅軍,打鬼子沒給你丟臉,我活著回來了。”
王扶之當年為什么要離開自己的父親當紅軍走長征,難道他不知道紅軍當時的條件艱苦,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會傷心,會難過,會害怕才12歲的兒子離家出走嗎?
“大(爹),我走了嘛,我要當紅軍,你不要管我,等我打完小鬼子,我一定會平安回家的。”
王扶之沒有想過那么多,他只知道紅軍好,他就要走長征,要打革命,他不想讓爹在給地主白干活,他不想讓更多的孩子跟他一樣給地主放牛。
“你說你17歲,你沒騙我吧,16歲長這么大,你聲音怎么回事?”
“我就是17歲,我聲音就是這樣,我長得是慢了一點,但是比你還高嘞,我爹都同意了我參加紅軍。”
還有三個月才滿12歲的王扶之有些底氣不足,他沒告訴紅軍的是他才11歲,變聲期都還沒過,不過他長得個頭大,雖然聲音有些稚嫩,但也這樣騙過了紅軍,跟著長征隊伍走完了下一階段的隊伍。
沒有人知道長征隊伍里面還有一個11歲的小孩,除了王扶之自己,盡管年紀小,但王扶之的悟性很高,再加上識字,在隊伍里干的也都是技術活,平常來往的都是紅軍的司令參謀,政委,給他們傳遞情報。
由于能力出眾,13歲就是黨員,放在現在簡直不可想象,當然王扶之剛進部隊就被認出來才11歲。
王扶之并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小就抗拒戰斗,14歲的他打過軍閥,15歲的他參加過平型關,打過國民黨叛亂分子,是115師的精銳,17歲的時候就是新四軍3師的領導層,籌劃作戰計劃,是黃克誠的左膀右臂。
當時有一句話叫王扶之保護了3師的司令部,王扶之頂著日軍炸彈襲擊,騎自行車背著黃克誠大將,一邊接送黃克誠,一邊跟黃克誠討論作戰計劃,小型司令部,自行車上就把作戰計劃商討完了。
那時候的王扶之還沒成年,但在所有人眼里,能力不在乎年齡,王扶之不僅在司令部干的好,還能帶著隊伍先登登上城墻,哪怕是大腿被打穿也不下火線,這讓王扶之得到了組織上的認可。
在志愿軍期間,王扶之是115師的師長,這是榮譽加身的部隊,也是組織上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作為115師的戰士,王扶之沒有辜負上級的信任,抗美援朝打得十分出色,守住了自己的陣地,直到最后差點犧牲才回到國內,有時間回家找自己的家人。
這也是11歲的王扶之18年后第一次回家,卻沒想到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父親,但王扶之可以自豪的給父親說,當年打鬼子,打國民黨,他沒讓父親失望,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作為一個開國少將,也作為每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孩子。
信息來源:黨史博覽——王扶之:有勇有謀的軍事指揮員,從放牛娃到開國少將,朝鮮戰場上兩只蒼蠅救了他的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