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16日,臺北馬場町刑場,春寒刺骨,軍警荷槍實彈,氣氛肅殺。一位高大男子被押至刑場,面對死亡,他神色從容,目光如炬。
軍警欲將他五花大綁,他卻平靜地說:
“無需綁了,我自己會走?!?/p>
他邁出十幾步,轉身面向行刑者,聲音鏗鏘:
“你們可以開槍了!”
隨后,槍聲劃破長空,他倒在血泊中,結束了45年的傳奇人生。
這個倒下的人,不是什么犯人,而是一個英雄,他的名字叫做?張志忠,他是中共臺灣地下黨的硬骨英雄,更是?一個從赤貧農家走出的革命者。
那么張志忠為什么會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呢?
他的故事又是怎么樣的呢?
張志忠,本名張梗,1910年11月26日生于臺灣臺南州新巷莊一個赤貧農家。
張志忠?父親張禮靠溪邊種菜維持生計,母親張林氏含辛茹苦撫養六個子女,而?張志忠自幼聰穎,在新巷公學校讀書時常名列第一,但?他?學習家人,生活節儉樸素,為人處事非常禮貌,因此深受鄉鄰喜愛。
畢業后,他在合隆商號工作,但內心對殖民壓迫的不滿日益強烈,于是乎,他?從?臺灣渡過海峽來到大陸,當年張志忠?到底是怎么渡過?海峽的,沒多少人知道,而?據其弟張再添回憶:
家境貧寒顯然?無法資助張志忠偷渡大陸,因此?可能是當地秀才林維朝暗中資助,點燃了他的革命火種。
離開了臺灣之后,1924年,張志忠進入廈門集美中學,受到蓬勃的學生運動啟發,同年4月,他加入由翁澤生等人發起的閩南臺灣學生聯合會,參與反日活動。他與嘉義籍莊泗川共同主持《共鳴》雜志,撰文宣傳反日思想,激發臺灣青年覺醒。
但在?1925年,聯合會因形勢變化解散,張志忠返回臺灣,投身島內反日運動,1925年11月,他加入“臺灣黑色青年聯盟”,與王萬得、蔡孝乾等人共事,組織反日宣傳。
1926年12月,王萬得在嘉義地區演講,張志忠協助散發《告青年》《革命的研究》等宣傳品,擔任嘉義負責人。
1927年1月,有著一定?革命經驗的他參與籌建“臺灣無產青年會”。
這幾年的革命經驗,讓他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無產階級革命。
在1928年時?,臺灣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張志忠積極響應,1930年,他通過王碧光介紹,加入“中國革命互濟會”和共青團,進入中共廈門市黨委訓練班,接受革命理論培訓。
1932年,翁澤生派他回臺重建臺共組織,但?張志忠?卻因“上海臺灣反帝同盟”案被捕,被捕之后,他機智地裝瘋,吞食狗屎迷惑日警,獲保釋后逃回大陸。
逃回大陸后,1939年,他化名張光熙,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接受系統軍事和政治訓練。隨后,他加入八路軍第129師冀南軍區敵工部,擔任日軍工作科干事。
據同僚張茂林回憶:
張志忠身材高大,膚色較黑,個性頑強,擅長對敵宣傳,他曾帶領“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成員秋山良照到敵堡喊話,勸降日軍,統戰工作非常出色。
1945年,全國抗戰勝利,臺灣也因此?光復,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共產黨抓住時機在臺發展地下組織。
中央派遣蔡孝乾為臺灣省工委書記,而?張志忠作為首批干部接受任務,1946年2月,他與蔡孝乾在上海與華東局會商,學習地下工作技巧一個月。
4月,張志忠率領干部潛入基隆,開始重建地下黨,他輾轉彰化永靖,聯絡集美同學王天強,又赴臺北聯系老臺共黨員林梁才,發展黨員,至6月,地下黨在臺灣各地建立組織,正式成立,在六月下旬,臺灣的黨組織組建工作完成得?基本良好,于是在月底,張志忠赴上海向華東局匯報,返回臺灣時攜妻子季法同行,開啟了新的斗爭篇章。
1947年,臺灣?的?“二二八”事件爆發,這也成為張志忠革命生涯的高光時刻。
當時,臺灣省工委僅有70余名黨員,力量有限。張志忠憑借在八路軍積累的實戰經驗,迅速組織武裝抗爭。他通過在嘉義電臺職員中建立的以黃文輝為核心的外圍組織,聯合臺南的李媽兜、斗六的陳篡地、嘉義的許分,組織城鄉武裝群眾,成立“臺灣民主聯軍”。
3月4日晨,張志忠指揮民主聯軍進攻嘉義國民黨機關,攻占水道、電力、電臺、鐵路等設施,控制市區。他部署黃文輝帶領電臺職員切斷國民黨通訊,許分組織群眾封鎖街道,李媽兜在臺南協調物資補給,激戰三晝夜后,國民黨軍被迫炸毀軍械庫,退守嘉義機場。
而?張志忠親自指揮機場攻防戰,組織民兵挖掘戰壕,試圖切斷蔣軍補給線。
如果能夠順利切斷他們的補給線,那么張志忠?就會贏得這場勝利,但可惜的是,蔣軍不久之后獲臺北空投彈藥和糧食,突圍反攻,大批蔣軍空運抵嘉義,展開逮捕和屠殺,民主聯軍被迫撤退。而?張志忠以化名活動,身份未暴露,繼續領導地下斗爭。
但不管怎么說,在“二二八”期間,張志忠的組織工作卓有成效。他協調臺南、斗六、嘉義三地武裝,統一指揮,確保戰斗有序。與此同時,舊臺共成員謝雪紅支持的“二七部隊”在其他地區抗爭,共同書寫了臺灣人民反抗壓迫的歷史篇章。
也是在?“二二八”事件后,國民黨加強對地下黨的鎮壓,張志忠轉入隱秘戰線,領導武裝活動。
1949年,張志忠繼續領導武裝革命,他進入臺北縣海山區、桃園縣大溪、龍潭、新竹縣關西、新埔、竹東、苗栗縣大湖等地,整頓黨組織,編組小型武工隊。
他在海山區烏涂窟建立游擊基地,10月與陳福星開辦“集體訓練班”,教授游擊戰術和革命理論,形成游擊根據地雛形。
訓練班吸引了來自桃園、新竹的青年,人數達數十人。張志忠親自授課,強調隱蔽斗爭的重要性。
而在?1949年7月,師范學院學生林希鵬因“四六事件”暴露,張志忠將其交由陳福星領導,開展桃園至新竹沿海工作,8月,基隆“光明報事件”暴露,張志忠將中城義民中學教師黎明華、支部書記姚錦轉移至三灣、竹東,12月在神桌山舉辦為期一周的學習班,培訓竹南地區干部。
即便格局如此緊迫,張志忠都還是展現了沉穩的領導能力。
而國民黨當局,也把張志忠看作是眼中釘,肉中刺,
1949年8月,國民黨偵破基隆“市委會”,獲悉臺灣省工委線索。10月31日,副書記陳澤民在高雄被捕。
因為陳澤民?被逮捕,在12月29日,張志忠與季法在臺北萬華被捕,更糟糕的是?,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被捕,而?蔡孝乾、陳澤民、洪幼樵相繼叛變,供出大量黨員,導致地下黨組織迅速瓦解。
可還有一些黨員始終沒有叛變,比如張志忠卻堅貞不屈,拒絕出賣同志。
1950年9月,季法被移送軍法處。
她在給弟弟張再添的信中寫道:
“請安慰父母,我們只是思想問題的政治犯,沒什么要緊。”
她叮囑家人照顧幼子小楊,而在11月18日,寫信安慰家人的季法在馬場町刑場就義,年僅29歲,遺骨下落不明。
與此同時,張志忠在獄中面對酷刑,始終不屈。他兩次面對蔣經國勸降,堅定回應:
“讓我快死,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在獄中,他喊出“早說早死、晚說晚死、不說不死”,鼓舞獄友,而且他還唱《國際歌》《赤旗歌》激勵士氣。
張志忠?這番行為,讓當時監獄的獄警?都?稱他為“共產黨里真正的硬骨頭”,對其敬畏有加。
當然,臺灣當局有人欽佩他,但也有人把他?恨之入骨,于是在,1954年3月16日,張志忠被押往馬場町刑場,但他本人毫不懼怕,視死如歸。被國民黨當局迫害之后,他的遺體由弟弟張再添帶回新港安葬,鄉親以敬仰之心送別這位英雄。
張志忠?在犧牲之后,為了抹黑他的名聲,國民黨曾污蔑張志忠在獄中變節,但隨著歲月流逝,真相逐漸浮現。
1987年,地下黨同情者楊克村向吳克泰證實:
張志忠夫婦堅不投降,未出賣同志。
吳克泰向中組部報告,199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追認張志忠和季法為革命烈士。
這位在臺灣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無產階級革命者,也用他的人生,來實踐了他的理想。
張志忠的精神,是一代臺灣人的吶喊,對解放人民的吶喊,更是對和平統一的吶喊,雖然時間過去多年,但曾經作為年輕人的張志忠,他的精神必將影響更多的臺灣年輕人,為了祖國的統一和富強,提供源源不斷的火種,令這種精神始終燃燒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