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其雖然近乎推翻了前總統拜登的一切政策,但有一件事情卻被延用了下來,那就是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政治操弄、貿易沖突、軍事動作,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打明牌”。而在常人難以察覺到的暗處,美國的小動作同樣不少,我們有必要將那些見不得光的人和事,向全世界進行公開。
美國國家安全局大樓
據新華社報道,哈爾濱市公安局決定對3名隸屬于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犯罪嫌疑人進行通緝,他們分別是凱瑟琳·威爾遜、羅伯特·思內爾和斯蒂芬·約翰遜。據悉,在相關國家的支持和技術團隊的持續攻堅下,哈爾濱市公安局成功追查到這3名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和2所美國高校,參與實施了針對“2025年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的網絡攻擊。
美國試圖對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實施網絡攻擊
賽事進行期間,相關人員試圖竊取運動員個人信息,并以網絡攻擊的方式嘗試破壞亞冬會服務保障系統。不僅如此,這3名美國特工還曾多次對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施攻擊,并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發動網絡攻擊。
互聯網也是博弈場
很顯然,這些美國特工、尤其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實可謂是罪行累累、臭名昭著。我們很難不問一句:莫非通過網絡手段攻擊他國、甚至是向信息基礎設施發動攻擊和蓄意破壞他國重大活動,是在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嗎?這和“看不見的軍事侵略”有什么區別呢?動不動就嚷嚷著“國家安全受到危害”的美利堅,實際在做的事情卻是危害他國的安全,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雙標嘴臉,還真是丑陋到家了……
中國公安機關難以赴美實施抓捕
而在這則新聞的評論區中,也有網友以留言的方式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就算公安機關對這些美國特工發出了通緝令,我們基本也不可能去美國對他們實施逮捕,那這通緝令還有什么用呢?”其實吧,作用還真是有的,主要在于兩點:
情報信息的泄露渠道多種多樣
其一,證明自身有極強的反偵察和情報逆向溯源的能力。在情報戰領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即“情報這個東西,你永遠都不知道它會從哪里流出去”,意思就是想要完全隱藏某些事物的消息,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很多時候,一張看似平平無奇的風景照片,抑或是一些知情人一句無心的閑聊話語,都有可能讓某些重要情報被泄露出去。而在互聯網技術早已高度發達的今天,各類信息和情報的嚴格保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中國展示出了強大的反偵察和逆向溯源能力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就只能任由美國特工搞網絡攻擊和信息搜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得益于國內發達的互聯網安全和溯源技術,我們在遭受互聯網攻擊并展開各類防護程序的同時,往往就能啟動對攻擊來源的追溯和反擊。請注意,哈爾濱市公安局的通緝令可謂是“明明白白地具體到了個人”,顯然說明我們通過網絡手段鎖定了攻擊源頭IP,乃至連美國國家安全局特工的名字都獲知得一清二楚,就差說一句“包括你家人和朋友的信息我都知道,你自己看著辦”了。將這種強悍的反偵察和逆向溯源能力公之于眾,本身就是對美國的一種威懾和警告。
美國刺探到的情報信息恐并非“真情報”
其二,恐暗示美方通過網絡攻擊和刺探獲取到的部分信息,并非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情報戰領域還有一句話也很有名,那就是“你所獲取到的情報,永遠是過時的或者是假的”。這句話是在提醒所有從事情報領域工作的人,在獲知某些情報后,一定要比情報上的信息內容想得更遠一步,且要盡力通過多渠道做信息交叉核對,以確定情報的真偽。
美國特工的身份信息被扒了個一清二楚
有些時候,情報員拿到手的情報信息,往往是對手“主動泄露”出來的無價值過時情報,抑或是帶有誘騙性的假情報。那么,放到此次事件來看,美國國家安全局敢拍著胸脯地說,“我刺探和收集到的情報,都是價值連城的有用信息”嗎?要知道,參與網絡行動的3名特工的身份信息,都快被哈爾濱市公安局“扒個底掉”了。既然中國的網絡安全技術水平頗為不俗,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美國人拿到的情報信息,其實只是“我們想讓其知道”的呢?這問題的答案,恐怕美國國家安全局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要相信中國公安機關的實力
所以說,雖然中國公安機關很難實質性地赴美利堅“拿人”,但這份通緝令也絕非毫無意義。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美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