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間的南通天寧寺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建筑在20世紀90年代經歷首次大修后
三十余年間
屋頂木構變形、墻面剝落等問題日益凸顯
去年
天寧寺正式啟動保護性修繕工程
歷時半年多精心打磨
如今 大雄之殿、天王殿
基本修繕完成
即將對外開放
古法工藝 修舊如舊
走進修繕一新的天寧寺,朱紅殿宇古樸莊嚴,飛檐翹角之下,垂脊高聳、青瓦齊整,傳統工藝的精妙與古建之美交相輝映。
本次修繕以“最小干預、原狀修復”為原則,特邀蘇州香山幫傳統工匠團隊嚴格遵循古法工藝進行修繕。
針對大雄之殿上層木構歪閃變形、屋面漏雨等難題,工程團隊采用傳統“歸安”手法,對屋面昂頭、戧角等木構件進行校正加固,最大程度減少對整體結構的擾動。屋面修復中,紫金灰工藝被用于苫背層鋪面與防雨層,既保留了古建筑形制特征,又提升了防水耐久性。
南通天寧寺監院 德慧法師:天王殿和大雄之殿都是揭頂大修,所有木構斗拱歸安復位,油漆都重新刷了一遍。屋頂的修繕都是按照古法,用紫荊灰的工藝來做的。目前,天王殿和大雄之殿基本修繕完畢,等專家驗收后對外開放。
文化地標 煥新出發
這兩天,已陸續有游客前往天寧寺拍照打卡。朱紅殿宇吸引得游客駐足流連,感受傳統工藝與古建之美的交融。
福州游客 倪女士:古寺底蘊深厚,木構別致精巧,古代匠人的智慧令人驚嘆。
作為南通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地標,天寧寺所在的寺街與西南營街區亦同步推進“修舊如舊”工程。通過延續歷史肌理、活化文化內涵,這片街區正重現“老街深巷、青磚黛瓦”的古城風貌,為城市注入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活力。
記者:薛佳偉、任真
編輯:李嚴
責編:李可芹
審核:蔡躍華
本信息圖文及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