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在《大雪中的山莊》中曾寫過:“人性的復雜,在于對取舍的糾纏不清。”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面對不同的離別。在一次次的糾結與妥協之間,每個人形成了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時候,我們可以任意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因為一個人的離去 ,哭鬧耍賴。
成年后,我們把自己的心意深深的隱藏起來。仿佛每一場離別都可以默默承受,不聲不響。
人的成長,不在于年紀,而在于一瞬間。當我們想開了之后,就會懂得能夠完完全全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只有你自己。
他人的離去與選擇,不是自己能夠左右的。放開手,不為難別人,更不為難自己。
學會不與爛人爛事糾纏,活得越發灑脫。也在受過一次次傷之后,漸漸懂得了,利益才是感情里的“重于泰山”。
其實成年后,結束愛情關系最好的“三部曲”不過是:打明牌、不糾結、只篩選。
打明牌
愛情不是讀心術,而是一場誠實的對話。猜來猜去,不如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兩性關系里,越是敢于表達需求的人,越容易收獲真正的愛情。越是敢于表達需求的情感,進行得越干凈、順暢。
朋友婉說,她一直覺得在愛情里,有些事情挑明了,反倒不美。于是她一直隱忍著。
結果,卻發現越是如此,對方越是裝糊涂,自己所要付出的越多。
即使在愛里,有些事也應該明說,否則,一點一滴消耗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幸福,其實只是把人際關系的輕重順序放對罷了,先攤牌講明利益關系與底線,沒有什么不對。
而在結束一段感情的時候,也是如此。拖泥帶水,并不會有什么好的效果。該分開還是要分開,傷害值并沒有減少。
絕情一些,學會打明牌。告訴對方為什么,而不是讓大家都“死的不明不白”。事情弄明白了,才能更好的釋懷。
結束一段關系,最好的方式是打明牌。而不是,采用“冷戰”的陰詭方式來解決。這樣既不體面也不痛快,對曾經的感情也不尊重。
不糾結
人生沒有什么不可放下。堅定信念:凡事順其自然,萬物有利于我,方得自在。
人最怕的就是,在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上糾結,鉆牛角尖。這樣,既無法改寫曾經,也不利于當下。
沒有人,在過著十全十美的人生。留有遺憾,才是更真實的生活。
糾纏不休,只會讓自己被戾氣包裹,被悔不當初迷失了雙眼。
與其糾結,不如釋懷,放下心中壓力。反而,美好的生活會向你奔赴而來
面對要離去的關系,放手。面對要離去的愛情,放手。能夠離開的人,本就不是你生命中的永恒。
他/她的離開,只是在為正確的人,騰出位置。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段時光難熬。既然如此,就別再主動去為難自己。
去看看喜歡的風景,去完成曾經的心愿。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再回頭去看,只余微微一笑,原來本沒有什么大不了。
只篩選
魯迅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你試圖教會一頭豬去做人,豬累,你更累。
正所謂,橫財不富窮人命,妙藥難醫冤孽病,燙死豬,翻咸魚,雕朽木,扶爛泥,這些,通通都是不懂規矩。
一定要記住,醫逢信者但可救,道遇無名枉費心,甘露不潤無根草,妙法只渡有緣人。”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永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與其費心改變別人,還不如改變自己。
嘗試與一個人在一起之后,你們都無法接受對方,不要試著花費心思去扭轉對方的想法,去改變對方。
這樣,只能讓兩個人從緣分成為孽緣,從相愛變成相恨。
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我們要學會不斷地篩。篩選出和我們志同道合、理念相符的人,再將自己托付。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請記得:走近一個人的時候,要慢一點,以免看不清;離開一個人的時候要快一點,以免舍不得。
楊絳先生說:
“最佩服兩種人:一種使即便單身,也會把生活過得充滿朝氣,讓身邊的人耳目一新;
令一種使即便結婚,也不失去自我,照樣在婚姻生活里好好寵愛自己,活成別人的榜樣。”
成年后,我們學會在每一段關系中,站在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也學會了被一段關系拋棄后,睡上一覺,便不再自我糾結,自我懲罰,反而會更好的去愛自己。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里的主角,配角退場了,主角依然要繼續自己的劇本。
成長很慢,但不能停。當我們把自己變得更好的時候,很多無解的問題,不用你去格外關注便可迎刃而解。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