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開始醒悟了。”一位老汽車媒體人如此感慨,“今年是合資車企反攻的關鍵之年”。
從曾經的技術“引進生”到今朝的轉型“自救人”,合資品牌在中國的角色已經演變,但是不變的是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今年,合資品牌不斷洞察中國消費者需求變化,從被動轉型到主動變革,以智能化補齊、價格調整與渠道改革為三大抓手,全方位重塑自身競爭力。
東風本田為合資品牌反攻開路。3月6日,東風本田S7上市,以本田 70余年技術底蘊為根基,用時間打磨品質、用技術調校性能、用匠心雕琢細節,重塑電車安全、操控、舒享新標桿。
廣汽本田緊跟而上。4月15日,廣汽本田P7上市,官方一口價為19.99萬元-24.99萬元,與東風本田S7一樣為消費者帶來豪華、智能、操控的極致感受。
本田S7聯合P7攜手“掀桌”,吹響合資純電車反攻號角。借著P7上市的契機,本田統一了兩款車型價格,將東風本田S7調整為與廣汽本田P7同價,全新一口價19.99萬元起,且全系贈23788元用車權益,同時東風本田將為S7已購車主保價保權益,補差價、補禮遇。
本田率先打破傳統雙車雙價模式,讓消費者告別比價焦慮,建立新能源時代合資車企"高質價比"新基準。
這是本田基于用戶聲音做出的積極調整,“聽勸”的背后是其“以用戶為中心”的品牌基因。東風本田讓用戶用不到20萬的錢買到了價值30萬元的產品,真正實現"用戶定義價值"的行業創新。
中國汽車市場從不缺品牌新品,徒有其表、靠噱頭博眼球的新品比比皆是,但世人皆知,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站穩腳跟的永遠是飽含誠意之作。東風本田S7不是一款車,是東風本田誠意的集大成者,更將革新純電汽車的價值體系。
告別比價,重構用戶價值
“面對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我真的有點選擇困難癥了,甚至還有點擔心被割韭菜。”在公共社交平臺上,總有消費者如此感嘆,“好不容易買完了車,結果競品降價了”。
這是“價格戰”的后遺癥正在顯現。當部分品牌深陷“降價-減配-品牌貶值”的惡性循環時,消費者也在選車購車時陷入了漫長的比價“拉鋸戰”,身心俱疲。
這種情況下,那些堅持技術投入、注重長期價值的車企反而成為了“受害者”。東風本田S7正是其中之一。新車剛剛上市后,市場上便出現了一種聲音:東風本田S7定價太貴。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當下的市場發展讓消費者喪失了真正的判斷:為一輛好車支付合理價格,比撿漏一輛便宜車更劃算。所以當一些車企通過削減隱形成本去低價競爭時,秉承長期主義初心的本田等車企的保守策略反而成為了“劣勢”。
“東風本田有點傻,車確實是好車,可惜把錢用在了看不見的地方!”有消費者如此評東風本田。
如果東風本田S7沒有在聚光燈下被拆解,那么消費者可能永遠不知道東風本田在看不見的地方,為安全付出了多少時間與成本。
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5噸重壓的1500MPa熱成型鋼、集1500MPa熱成型鋼與980MPa高強度鋼于一體的五層結構A柱、經歷500余項嚴苛驗證的寧德時代定制89.8kWh三元鋰電池……這些都是東風本田S7對用戶安全承諾的具象化體現。
東風本田很“鈍”,面對消費者對定價的質疑,它不去反駁,反而“聽勸”,積極深入市場調研,深入了解消費者對價格的成熟能力,繼而在兄弟車型上市時,直接調整價格權益,并且照顧到老車主的利益。
通過價格調整,本田將原本中高端車型使用的三電系統、車身零部件、科技配置等最新技術下放,能夠讓更多消費者以更低門檻享受本田最新科技研發成果。據了解,此次降價甚至可能遠低于其制造成本。
這直接打破了傳統汽車行業長期維持著嚴格的技術等級制度,重構了用戶價值。要知道,在當下的大多數傳統車企在產品布局上仍給消費者樹立起了無形的技術壁壘:例如,V6發動機只配給旗艦車型、智能駕駛輔助也僅限頂配等。
東風本田此次“低于制造成本”的激進讓利,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更是一場關于汽車價值的啟蒙運動。這里面蘊含著東風本田以用戶為中心的初心,讓消費者不必在“低價低質”和“高價高配”間艱難取舍;也暗藏著長期主義的智慧,因為在東風本田看來,真正的長期主義是讓每一分錢都投向可持續的價值。
不止聽勸,更堅守大廠品質
“聽勸”的東風本田,展現了一個優于其他傳統車企的轉型智慧——不拋棄造車本質,不傲慢對待需求。
除了價格外,當下中國消費者對一款合資新能源車的需求不僅僅是局限在外觀、內飾等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問題:智能化跟得上嗎?品質可靠嗎?操控優于燃油車嗎?
在東風本田S7身上我們看到了東風本田給予用戶的答案。
當下的合資車企轉型有一個核心問題是:智能化不接地氣。換句話說,即使諸多合資車都在宣稱自己智能化配置豐富,但實際體驗中卻表現出“水土不服”的尷尬。
東風本田S7破局,實現從“功能智能化”到“體驗本土化”的跨越。背后的功臣是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這是東風本田有史以來數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廠,更是本田在全球建設的首個新能源工廠。
新工廠配備了400多臺機器人設備,260多臺AGV智能物流小車,導入業內先進的全方位品質自動檢測技術,提高工廠自動化率,增強產品品質保障能力。同時,新工廠布置了8個工廠通用系統及5個車間專有數字化系統,實現從物流運輸到生產的全過程可追溯的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排產系統相結合,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精度。
憑借先進的技術工藝和高超的智能制造水平,這座工廠剛一投產便斬獲了“2024汽車制造超級工廠”稱號。
“東風本田向用戶行企業轉型的決心不比任何一個合資車企差。”一位熟悉東風本田的媒體如是說。問及何為用戶型企業?他說:“不辜負用戶期待”。
然而在滿足用戶對智能化的期待時,東風本田始終擦亮“金字招牌”,因為在它看來,品質時最大的用戶思維,“本田品質”是東風本田在電動化轉型中最寶貴的資產。
CR-V就是最好的證明。正是因為東風本田對安全與可靠近乎有著近乎偏執的堅守,才鑄就了CR-V“20年開不壞”的品質神話。即使是在新能源時代,CR-V仍然是眾多消費者信賴的選項。
在S7身上,東風本田同樣發揚著自身作為“大廠”的傳統和底蘊。數據說明一切:在東風本田S7上市之前,經歷了150萬公里全球路試的嚴苛考驗、通過了5300余項整車測試的精心雕琢、經受了118次碰撞試驗的錘煉,千錘百煉下是東風本田對可靠的極致追求。
在以大廠品質為電動化保駕護航的同時,東風本田也以開放的態度與用戶分享在這方面的成績與改變,從而與用戶建立深層次的品牌認同和歸屬感。
它親切地稱呼用戶為“本家人”,連續兩屆的“本家DAY”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用戶生態體系。從“本家體驗”“本家服務”“本家社區”到“本家人成長”無不在說明東風本田“以用戶為中心”品牌理念。
從滿足用戶需求到聽取用戶需求降價,東風本田正在讓那些被“低質低價”迷惑的消費者,識別到那些被掩蓋的長期價值,當電動化成為必答題,S7用實力和真誠證明:“本田大法”在新能源時代,依然值得信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