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商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不僅是企業品牌形象的核心標識,更是一種具有巨大價值的無形資產。正因如此,商標轉讓市場也愈發活躍。然而,這個市場看似簡單,實則暗藏諸多陷阱。今天,標頭獅就為大家揭秘商標轉讓中千萬不能踩的 7 個坑。
一、轉讓人信息存疑
轉讓申請書上轉讓人的地址和名稱,必須與商標局檔案中的信息完全一致,申請書上的蓋章或簽字也需相符。若信息不一致,很可能導致轉讓申請被商標局駁回。
有些不良賣家,故意提供虛假信息,企圖蒙混過關,一旦交易完成,受讓人發現問題時,往往已遭受損失,后續維權也困難重重。
二、商標存在質押風險
商標可作為企業資產進行質押貸款。若購買的商標已被質押,一旦原企業無法償還債務,該商標就可能被銀行回收處置。受讓人花費重金購買的商標,最終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在交易前,務必通過商標局官網或專業機構,仔細核查商標是否存在質押情況。
三、忽視商標許可使用情況
部分轉讓人在轉讓商標前,已將商標許可給其他公司使用。即便完成商標轉讓,被許可人在許可合同有效期內,依然有權繼續使用該商標。
這無疑會對新的商標受讓人造成極大困擾,削弱商標的實際價值和使用效力。受讓方一定要在交易前,詳細了解商標的許可使用狀況,并與轉讓方明確相關責任和處理方式。
四、遭遇非法、無效或部分轉讓
有些不法分子并非商標的真正所有人,卻冒充商標所有者進行轉讓,這種非法轉讓行為,一旦被發現,商標局不會核準,受讓人的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
還有些商標轉讓,不符合商標法律規定的限制條件,屬于無效轉讓,商標專用權根本無法成功轉移。
部分轉讓人未將與被轉讓商標權利相關的同類近似商標一并轉讓,轉讓后仍可使用近似商標,對受讓人造成實質性傷害。受讓方在交易時,務必要求轉讓方提供商標所有權的充分證明,并確認是否存在近似商標未一并轉讓的情況。
五、遺漏相同或近似商標
根據《商標法》規定,轉讓注冊商標時,商標注冊人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近似商標,必須一并辦理轉讓,否則,轉讓申請將無法通過。
例如,某品牌在多個類別上注冊了相似商標,轉讓時卻只轉讓了其中一部分,這就可能導致市場上出現商標混淆的情況,損害受讓人及消費者的利益。
所以受讓人在購買商標時,要仔細核查轉讓方是否已將所有相關的相同或近似商標一并轉讓。
六、商標臨近有效期
商標的有效期為 10 年,自核準注冊之日起計算。到期后需進行續展才能繼續使用,否則將面臨撤銷風險。若購買的商標臨近有效期,而轉讓方又未及時辦理續展手續,受讓人不僅可能需要額外支付高額的續展費用,還可能因續展不及時,導致商標無法正常使用。
在交易前,受讓人一定要查詢轉讓商標的剩余使用年限,對于處于續展期或寬展期的商標,要與轉讓方明確續展責任和費用承擔問題。
七、未簽訂正規轉讓協議
《商標法》明確規定,轉讓注冊商標,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協議。協議中應明確轉讓是有償還是無償,結算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處理等內容。
若沒有書面協議,一旦出現糾紛,雙方的權益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有些轉讓方利用受讓方的疏忽,不簽訂正規協議,后續在價格、商標交付等方面設置障礙,讓受讓方陷入被動。所以,簽訂詳細、規范的轉讓協議,是保障商標轉讓順利進行的關鍵一步。
商標轉讓市場機遇與風險并存。企業和個人在進行商標轉讓時,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細甄別,避開上述 7 個常見的陷阱,才能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順利獲得心儀且具有價值的商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