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焊花點亮鋼鐵絲路
云南日報記者 李承韓
焊槍起落間,200多個焊腳被逐一精準焊接,誤差不足1毫米。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車輛段的王超大師工作室里,一塊密布焊點的車下電源板卡在王超手中煥然一新。這塊板卡,是動車組逆變器的“心臟”,其功能直接關系到列車上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經過王超的巧手修復,它再次成為中老鐵路動車組穩定運行的關鍵保障。
王超是昆明車輛段檢修車間的一名車輛電工,也是中老鐵路檢修戰線上的技術尖兵。從修復精密板卡到攻克技術難題,從制定作業指導書到搭建創新平臺,他用匠心守護了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的平穩安全出行。
2023年7月,中老鐵路CR200J動車組逆變器地面檢修試驗時,主控板頻繁出現03、0D、07故障代碼。面對“更換試驗臺”的檢修結論,王超不愿就此放棄。他一頭扎進試驗臺,圖紙攤開,板卡在手,檢測筆在電路元件間穿梭。經過連續數日的鉆研,他成功完成了試驗臺的升級改造,徹底消除了隱患。這一創新,不僅避免了動車組因配件更換而停運數天甚至數周,更為中老鐵路檢修技術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王超的工作室里,焊槍的火花常常映亮深夜。他主持完成的3項昆明局集團公司科研項目、29項技術攻關課題,以及自主研發的板卡多路信號輸出及反饋裝置、鐵路客車39芯通信座對線裝置等20余項工裝成果,正成為中老鐵路檢修技術創新的“硬核支撐”。
2023年11月,“瀾滄號”動車組首次回國檢修。王超帶領工作室成員全員出動,嚴格按照“高一檔、嚴一格、精一度”的標準,為“瀾滄號”量身定制檢修方案。短短兩周時間,王超團隊完成了PIS車廂控制器、車下電源集成板卡、液位傳感器、電茶爐控制箱等關鍵部件的檢修任務。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檢修”的速度與精度,為“瀾滄號”安全運行筑牢了技術屏障。
在王超的牽頭下,昆明車輛段成功搭建了學習培訓、故障診斷、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四位一體的精品科技創新平臺。這個平臺,被同事們形象地稱為中老鐵路客車檢修技術的“策源地”和電氣故障的“三甲醫院”。
“創新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焊槍的火花仍在繼續,王超的腳步也未曾停歇。
來源:云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