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時代,馬力不值錢了!四驅也不值錢了!只要是雙電機,就可以實現電四驅。我們原本以為,電四驅可以帶來更強的性能,以及更好的抓地力。但實際上,四驅的高性能在日常道路釋放非常危險,而越來越多的四驅電車,因失控而出現事故!所以一時間,電四驅是“偽四驅”的說法甚囂塵上。那么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正確的呢?用戶應該如何分辨“真假電四驅”呢?
【為什么機械四驅可靠?】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看頂級的四驅,也就是WRC拉力賽車是怎么做的!現代汽車WRC車隊曾經獲得過多次世界冠軍。即使在滿是冰雪,砂石路的賽道上高速過彎,都不會失控!
這是因為WRC賽車有3個法寶!
首先是機械四驅帶來精準的動力分配!使用中央差速鎖,能在必要時將差速器鎖止,使動力能夠傳遞到有附著力的車輪上,幫助車輛擺脫困境,繼續前進,增強車輛的通過性和越野能力。
其次是電子系統輔助的實時監測!像車速,車輪轉速,轉向角度,油門踏板位置等參數實時監測,并且精準調整四驅系統工作狀態。比如,當電子系統檢測到賽車在彎道中出現轉向過度或不足時,會自動調整前后軸的動力分配,以及對單個車輪進行制動,幫助賽車保持穩定的行駛軌跡。
三是頂級車手的駕駛技巧!他們具備長期專業的訓練和嚴格選拔,具備高超的駕駛技術和比賽經驗。所以WRC賽車不失控,也不全是因為機械四驅,也有電子輔助,車手技術,保障團隊技技戰術策略等,才讓WRC賽車有更好的賽道表現!
【電四驅為什么容易失控?】
當然,我們普通人沒有賽車手那么出色的駕駛技術。在排除了駕駛者這一因人為素之外,電四驅之所以容易失控,也有多重原因。
比如說,電動機能在瞬間輸出最大扭矩。在濕滑或低附著力路面上,這種快速的動力輸出可能使車輪迅速突破地面附著力而打滑,若車輛電子控制系統未能及時有效介入,就容易導致失控。比如在雨雪天氣的濕滑路面起步或加速時,電四驅車可能會因扭矩瞬間過大而出現甩尾等失控現象。
再比如,電四驅車的能量回收系統在工作時會對車輪產生制動力。當車輛在復雜路況下行駛,如一邊車輪在干燥路面,另一邊在濕滑路面時,能量回收產生的制動力可能會打破車輛的平衡狀態,引發車輛跑偏甚至失控。而且不同駕駛習慣和路況下,能量回收的力度變化較大,增加了車輛動態平衡控制的難度。
【北京現代OE的電四驅有什么黑科技?】
因此電四驅沒有了機械四驅的可靠性和實踐驗證,更依賴電子系統輔助,以及工程師的調校。而這兩點,就是北京現代首款純電平臺SUV OE(車型代號)的核心黑科技!
以60公里時速,接近80°轉向角,地面全是壓雪硬冰的路況行駛,估計很多新能源車早就開始飄了。但是OE的四驅系統把前后軸的扭矩瞬時再分配,ESC盯緊車身姿態做動態修正,車就這么平穩地劃出了一條彎線,像WRC賽場走來的賽車一樣,穩、準、快。這就是電子穩定系統ESC與四驅動力控制協同工作的結果,每一絲輪間動力變化,都被算得明明白白。
而調校,在很多用戶看來是一門“玄學”,難以量化。其實這不難解釋!如果ESC調得再激進一點,車會晃;保守一點,過彎就甩。所以需要反復的進行驗證測試!而OE的ESC由現代汽車WRC原班調校團隊操刀,他們不是在辦公室里模擬抓地力,而是真正在賽道里“調制”到極限動態,最后將經驗轉化為民用產品的安全邏輯。
所以OE在測試場繞樁測試中做到質心側偏僅為1.2°,很多電車晃到讓你懷疑人生,OE卻穩到讓你忘記它還在拐。在與國內國際一線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相比,也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
【總結】不是所有的雙電機都是真四驅!
現在很多車都敢說自己是“四驅”,但一到冰雪路段,動力亂甩、車尾漂移、抓地斷崖式下滑,消費者買的是“四輪驅動”,卻用出“前驅打滑后驅嚇哭”的體驗。因此,不受控的四驅一文不值!
而北京現代OE的產品開發,并沒有跟風冰箱,彩電,沙發的所謂市場潮流。而是在“真· 質”策略下,用全球電動平臺+合資技術實力+ WRC技術調校,給用戶打造極致可靠性和安全感的產品,拒絕汽車就是“電子產品”的錯誤導向,重樹電動汽車技術新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