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伊
在小花總的強烈推薦下,我去看了沃爾沃XC90(參數丨圖片)發布會的回放。
一個傳統豪華汽車品牌推出的一款燃油SUV,通常發布會會變得極沉悶,也不會有什么激勵人心的場面與技術。等價格就好了,何必過多關注。
但當我真的點開看完前一個多小時之后,就開始向所有身邊的人極力推薦這場發布會。
甚至激進到,希望將那些滿嘴遙遙領先的車企老總們給摁在電腦前,好好的觀看,逐幀學習。
與其說,這是一場教你如何開發布會的經典案例,更不如說,沃爾沃在教那些動不動就遙遙領先的品牌們——如何造車。
如果說,如今的汽車發布會是一場“洗腦”的競賽,那么沃爾沃的發布會則毫無疑問符合這一定義。全場不斷重復的詞是“安全”,不斷重復的口號是“一個沃爾沃,半部安全史”。
這個說法毫無新意,但沃爾沃的反復吟誦,卻無疑是這個時代汽車產業最需要的“陳詞濫調”。
我們已經習慣了當一輛遙遙領先的車,出現各種事故,各種車毀人亡、大火焚燒、車門鎖死的極端案例之后,各種扯皮、各種猜測、各種論調,各種“科技進步,離不開人們犧牲”的暴論隨之而來。
車究竟為誰而造,真正先進的車究竟應該在哪些地方先進的反思,卻幾乎沒有。
正因如此,我們才為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如此需要沃爾沃、如此需要一個真正能把車造明白的品牌。
沉悶的炸雷
如果我們仔細來看沃爾沃XC90的發布會,其實和其他的發布會并沒有什么不同。或者說,從技術突破,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幾乎沒有什么新意。
沃爾沃依然會說的是,他們在上世紀中葉就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之后就是后向兒童安全座椅、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統,以及車內揮發物的嚴格控制,甚至如今已經很少出現的車身結構與鋼材展示,都被鄭重地放在了發布會的C位之上。
總是喜歡搞點新花樣的人們,對于這種發布會的概括,基本落在了“黔驢技窮“之上。
但真正有誠意造車的人,卻總想告訴你,你看不到,也從來不曾在其他人口中聽到的細節,才是造車的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一開場打在袁小林背后大屏幕上的那一排Slogan——安全是一種信仰。
沃爾沃如何來踐行這種信仰?
他們會繞著車告訴你,為什么我們在這里會采用超高強度的硼鋼,而在發動機前則不采用;他們會告訴你當車門部位沒有緩沖區時,如何將高強度鋼材和超高強度硼鋼合理搭配,為乘坐者搭建起一條既吸能,又堅硬的車身側面結構;他們還會告訴你,為什么車頂的輪廓線是無論如何不能潰縮的,而在碰撞中方向盤可以潰縮、油門踏板可以自主斷裂、甚至可以“丟輪保命”。
沃爾沃告訴你,密集的6000個焊點,每一個都會被主動撕開,哪怕只發現一個假焊,都需要從產線、工藝上重新調整;他們還會告訴你,從車后的碰撞實驗來看,72km/h的追尾碰撞測試,與80km/h的碰撞結果相差很大。因為時速每提高8km/h,撞擊的能量就會提高26%。
毫無疑問,這是從每一次的碰撞實驗、甚至每一次的真實道路交通事故中得出的數據。
這樣的數據,極其地不激動人心,但又足以讓所有人觸目驚心。
不激動人心的點在于,當如今所有人都用一種時不我待,技術還未成熟,讓我們與用戶一起來在道路上實驗,共同迎接智能化交通時代的論調甚囂塵上的時候。沃爾沃告訴你,你的命很珍貴,所有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命,都值得被珍惜。
這也就是袁小林在發布會的第一階段所說的:“能說而不說”的自我約束,“可做而不做”的自覺克制。
要知道,如果說科技平權,1959年沃爾沃研發的三點式安全帶后,就已經無償地開放了專利。如果說遙遙領先,2008年沃爾沃就已經搞出了AEB,也就是后來的,全球首創的城市安全系統。要知道,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智能科技汽車企業,把這個技術當成自身遙遙領先的成果來傳播。而如果說科技的前瞻性,其實在2015年,沃爾沃就已經第一個量產了L2級別的領航輔助系統。
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激進地宣傳,源于他們對于技術的,更深層次的認知——出行的本質不在于參數的突破,而是對生命持續的敬畏。
人,才是核心
這個世界已經愈發癲狂。
似乎總有那么一批人,愿意把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交給機器來承受。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人們開著智能駕駛輔助,高速NOA然后全車睡大覺的場景了。
但沃爾沃告訴你,他們的汽車研發思路,“以人為核心“永遠是底層邏輯!
那么,何為以人為核心?
當你在城市道路中,突然遇到需要麋鹿測試的狀況時,沃爾沃會將車輛的決策權交到駕駛者的手上。
這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有一整套完整的邏輯來支撐。
一方面車輛的緊急變道交給人來決策,避免了車輛與人爭搶方向盤而出現的操作邏輯混亂的問題。另一方面,極速的變道所產生的不論是轉向過度、還轉向不足,甚至緊急制動的最終托底,則交給沃爾沃來實現。
因為沃爾沃認為,緊急避讓輔助系統,最終由人來決定轉向,從安全到倫理上都應該秉承這個邏輯,人與車的分工必須是清晰的。
很多人可能認為,人的反應速度與機械的反應速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與。因而這樣的緊急避險邏輯,則并不是最新、最前沿、最時尚的。因此,沃爾沃在創新的程度上,顯然已經落后于時代。
但沃爾沃似乎并不這么看這個問題。在發布會后的采訪中,沃爾沃表達了自身對于創新的一整套底層邏輯與看法。
首先,沃爾沃支持創新,但創新應該建立在現有的行業優秀基礎上,不能為了支持創新而把百年行業發展中一些基石性的成果放棄了。比如安全,比如品質、用料,比如高水平的標準化,如果放棄,那么這條創新的路徑是不會成功的。
很顯然,如果將創新氛圍分為激進派與保守派,那么沃爾沃顯然與如今瘋狂打造汽車機器人的車企相去甚遠。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讓機器始終圍繞著人來打造,則最終實現的是人駕馭車,而非車駕馭人。
畢竟,由始自終地由人來掌控的車,永遠不會出現在事故發生的最后兩秒鐘,車輛狂開時將掌控權交還給人來做極限操作的可能性。
更不會出現L2級智能駕駛輔助發生事故由人來承擔,L3級智能駕駛輔助發生事故由廠商承擔,繼而出現L2后面跟著無限“+“號的問題。
平淡卻鄭重
毫無疑問,沃爾沃將一場原本毫不被寄予希望的,平淡的發布會變得讓人真正能夠投入進去。
按照小花總的解讀,那些原本與沃爾沃同樣處境的汽車品牌原本那些認為自身沒有什么優勢可說,說了也沒人聽的品牌,似乎可以從這場發布會上找到自己的解題思路。
如果真正深度挖掘自身的品牌精神、產品特質、技術邏輯,將發布的顆粒度、演說力、誠意與價值觀都能夠與沃爾沃拉平,那么一場平淡如水的發布會,瞬間就會變得好聽起來。
而沃爾沃之所以能將這件事做成,所依靠的是真誠,是企業90多年來一直秉承的扎實;甚至,是因為在如今這個時代背景下,更多汽車消費者所期盼的穩健、可靠的汽車工業打造邏輯的回歸。
從平淡中透露出鄭重,從細節處流露出對于汽車制造、汽車工業的敬畏。
而對于更多人沒有關注這場發布會的人們來說,我則在此極力推薦大家都去看一遍XC90發布會的回放。
看看真誠的力量,看看時間的沉淀,看看何為真正的安全的汽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