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報道,美國以各種借口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引發全球譴責。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應邀對俄羅斯進行了正式訪問。王毅表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歷經國際風云考驗,站立時代進步潮頭,穩如泰山,牢不可撼。
日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會見王毅。訪俄期間,王毅還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舉行多輪會談,并接受“今日俄羅斯”國際媒體集團專訪。
此次訪俄之際,王毅外長先是對中俄關系進行了擲地有聲的肯定,鋪墊完之后,開始點明中俄之間的三大特質:一是世代友好,永不為敵;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三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其中“永不為敵”這個特質尤為關鍵,這短短四字,絕非簡單的外交辭令,而是依據中俄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考量而得出的,2001年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也早就為雙方在更高層次的戰略合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多年來,美國一直依賴其霸權地位,通過結盟、搞小圈子等手段向他國施壓,逼迫他國妥協,而中俄關系的獨特性能讓兩國避免受到美國的掣肘,并得以反擊美方單邊霸權。對美方來說,這顯然是不愿看到的局面。但美國應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隨著多極化格局的崛起,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在國際局勢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況下,美國應改變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態度,否則可能會被國際社會進一步孤立,最終自食其果。
在這關鍵時刻,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日前批準了一項與中國的協議,將在兩國之間共同建設一條新的跨境鐵路。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之際,蒙古國希望與南部鄰國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系。這條19.5公里長的鐵路將使蒙古國增加對中國的煤炭出口。該項目的建設曾被擱置了十多年,但最近幾個月獲得了新的推進動力。報道稱,蒙古國第一副總理盧布桑亞木·干圖木爾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與中國的政府間協議是“(政府)議程上的首要項目之一”。
俄外長拉夫羅夫(資料圖)
那為何拖了這么久才得以推進呢?從蒙古國自身鐵路行業發展狀況來看,其鐵路行業長期面臨發展滯后困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鐵路里程有限,且線路老化問題嚴重,。截至目前,蒙古國的鐵路總里程僅2000多公里,對于其廣闊面積而言,鐵路密度遠遠無法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在技術水平上,蒙古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在鐵路建設的關鍵技術以及運營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夠能力,這些都使得蒙古國在跨境鐵路建設項目中難以承擔相應責任和任務,影響了項目推進速度。
事實上,在美國對全球加征“對等關稅”的背景下,蒙古國也未能幸免,不過美蒙的貿易體量不高,美國的關稅政策對蒙古國造成的直接影響并不大,但中美關稅博弈的升級,卻很有可能間接波及蒙古國。因此有人認為,蒙古國之所以突然決定建設中蒙跨境鐵路,也是為了通過加深中蒙貿易,規避美國帶來的經濟風險而做出的選擇。
特朗普(資料圖)
如今的社會經濟形態極度不穩定,其根本性原因就在于美國霸權主義,在對等關稅政策實行推動的前提背景之下,蒙古國為了尋求后續國內經濟獨立性以及長遠性的發展,開始和中方構建起更加全面的合作。對于蒙古國來說,這條鐵路的修建能夠讓蒙古國的煤炭出口有更大的巨大空間,對于對方來說,跟蒙古國的這條鐵路修建,一方面拓展了經貿的道路,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中方資源供應鏈更加全面。
近兩年,隨著俄羅斯國家經濟戰略整體上呈現出“向東看”,中俄在能源領域的合作規模也隨之提升,原本幾個沉寂許久的能源項目都在這幾年重新活躍起來。但作為中俄之間最大的一個能源項目,“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卻沒有什么起色,這與蒙古國有很大關系。就在近期,蒙古國一改之前曖昧不清的態度,公開批準一項合作。俄能源部日前證實,蒙古國國家鑒定委員會已經批準了“聯盟東方”天然氣管道項目,這條天然氣管道正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的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