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錄取名單公布,21歲的女孩芝士(化名)赫然在列。這所與海洋緊密相連的院校,將是她未來三年求學的地方。消息一出,無數人感慨:這位曾在日本海域漂流36小時、被媒體稱為“奇跡女孩”的姑娘,未來將以另一種方式與海相伴。
★生死36小時:不會游泳的她,如何與大海搏斗?
時間倒回2024年7月8日傍晚,日本伊豆半島東岸的海濱浴場。芝士正與朋友在近海戲水,突然被一股離岸流卷入深海。不會游泳的她,僅靠一只租來的泳圈,開始了長達36小時的漂流。
漆黑的海面、刺骨的海水、幾次與船只擦身而過……絕望中,她曾嘗試將頭埋入海中“放棄”,卻被“不甘心”的念頭拽回現實。既然接受不了窒息、接受不了死亡,那就只有繼續堅持找尋生的希望。
芝士講述漂流經歷(圖/紅星新聞)
芝士說:“在海上漂流的一天兩夜,我感受最多的不是孤獨和恐懼,反而是媽媽做菜、朋友陪伴的畫面在腦海里反復播放。我想,正是這些平凡的畫面,給了我力量。”
7月10日,在漂流了約80公里后,芝士終于奇跡般等到了救援。
日本電視臺報道截圖
★日媒驚呼“奇跡女孩”:她改寫了生命的劇本
芝士被沖走后,朋友立刻報警,日本警察和海上保安廳在海水浴場進行搜查,同時派出了直升機。當地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跟蹤報道。
芝士被沖走后,日媒對該事進行了報道
7月10日清晨,芝士被一艘船只發現,獲救時還保持著清醒的意識。船員得知她已經漂流了近37小時,豎起了大拇指,用日語說了句:“中國人很厲害。”
漂流了近37小時,芝士被一艘船只發現獲救
“中國女孩用意志力創造生命奇跡!”日本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中,她被稱為“奇跡女孩”“現實版魯濱孫”。所有人都對芝士說:“你很幸運”。
芝士說,“其實大家都不要低估自己,被愛環繞那就擁抱愛,如果只剩自己了,那也請相信你足夠強大。”
芝士在醫院和朋友合影
★從迷茫到不甘心:“我要重新定義自己”
獲救回國后,芝士陷入長達數月的迷茫,一度缺失了生活以及考研的動力。她害怕被人認出,終日戴著口罩低頭走路;備考書籍翻了幾頁便丟開,“我覺得活著就很好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轉機來自媽媽的一句話:“你是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人了,還怕這些嗎?”這句話點燃了她骨子里的“不甘心”。她租下一間小屋閉關備考,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
大海中漂了36小時,并沒有改變芝士對目標院校的選擇。早在2024年3月份,芝士就把大連海事大學定為目標院校。
她說:“我覺得既然確定了方向,就沒有太大必要因為這件事而變換。因為錯的不是大海,我現在還是欣賞海的美麗和壯闊,欣賞它的波瀾萬丈。如果未來三年都能夠在海邊看日升日落,那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考研上岸,是芝士向大海遞交的一份新的“戰書”。
★家長課堂:從芝士的故事中,我們能教給孩子什么?
1.面對恐懼:接納與行動的力量
芝士的經歷證明,恐懼并不可恥,關鍵在于如何應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
承認情緒:“害怕是正常的,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被它控制。”
尋找“支點”:無論是家人的支持,還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內心的信念能成為沖破困境的關鍵。
2.生命教育:敬畏自然,珍視平凡
芝士在漂流中最懷念的,竟是“媽媽做菜的煙火氣”。家長可借此與孩子探討:
敬畏自然:危險往往源于疏忽,了解安全知識是對生命的負責。
發現平凡的價值:日常的溫暖瞬間,或許正是支撐我們渡過難關的力量。
★大象新聞說:大海教會我們的事
大海從未溫柔,但它永遠真實。芝士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韌性,在于與恐懼共處時仍選擇前行。她的“不甘心”,是對命運最倔強的回應;她的“新開始”,是對生命最深情的告白。
當我們凝視大海時,或許該思考:人生何嘗不是一場漂流?風浪會來,希望會遠,但只要心中有一盞不滅的燈,再長的黑夜也能等到黎明。
互動話題:
“面對恐懼時,你心中的‘支點’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或觀點。那些讓你咬牙堅持的信念,家人朋友的一句鼓勵,甚至是一個未完成的夢想……或許正是它們,曾照亮你生命中的至暗時刻。
綜合自央視新聞,觀海新聞,紅星新聞,三聯生活周刊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