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AI工廠”,給中國智算中心行業遞上一份全新的答卷,也為尋求新質生產力的各地政府點燃了思維火花。
4月15日-4月20日,一場主題為“開啟AI生產力元年”的活動,在北京酒仙橋地區舉辦。
這場AI盛宴,是這一地區首次舉辦大型AI活動,各類AI先鋒議題的碰撞,自然吸引了行業矚目——長達6天的時間、共計11場大型論壇,吸引了300多家合作伙伴參與,也聚齊了AI行業多方關鍵角色,政府方、芯片廠商、大模型廠商、場景方、開發者等等。
首屆酒仙橋論壇活動現場
有意思的是,這次活動不似以往許多行業論壇在高端酒店召開,而是選擇在“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舉辦——這正是北電數智(北京電控面向人工智能領域布局的高科技企業),于今年2月份在酒仙橋地區落成的新型智算中心,目前已正式投運。
單從外型上看,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并不像是一眾傳統的智算中心,不是簡單粗暴堆滿裸金屬和電線的“黑盒子”,反而更像一座充滿先鋒科技意味的藝術建筑。
在這里的一樓,這次大會的參與方們進行激烈的思維碰撞。大家關心的是,在全球科技變革浪潮下如何更好借助AI力量,共同建設數字中國。
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不僅僅是此次活動召開的場所,從深層次的意義來說,它承載著北電數智公司在智算中心領域的一次全新商業化探索。對于有著“中國電子工業搖籃”之稱的酒仙橋地區來說,這座“AI工廠”,也是他們在人工智能時代尋求新質生產力的強力抓手。
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
01.中國智算中心行業
亟待一場“刷新”
在過去兩年多的中國AI行業,智算中心是資本最密集、關注度最高的產業之一。一項奇觀是,有不少此前甚少有AI行業經驗的上市公司,都將智算中心列為他們的第二增長曲線,各地千P的智算中心紛紛上馬建設。
作為AI的基礎設施,國內算力行業轟轟烈烈。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底,截至2024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8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以FP32單精度計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達90EFLOPS(FP32),占比達32%
智能算力在工業、教育、醫療、能源等領域快速落地生根,截至2024年9月,中國算力應用項目總數超過1.3萬個。在眾多行業玩家、資本的共同托舉下,中國算力總規模如今已位居全球第二。
只是,國內的智算中心建設熱潮傳遞出一絲隱憂——動輒上億投入的智算中心投建后,機房的利用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這些背后折射的,正是人工智能行業痛點。具體而言,在芯片層,當進口芯片受限之時,一眾國產芯片群雄割據,而軟硬件生態互相割裂,難以構成合力,集群的算力利用率不足;
模型層今年在DeepSeek的帶動下逐漸有收斂之勢,行業共識方才逐漸形成,但依舊有適配難題;在AI的應用側,則存在著應用場景不清晰,各行業豐厚的數據難以被激活的問題。
而更重要的是,這兩年的智算中心的底層邏輯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
在北電數智戰略與市場負責人CMO楊震看來,當下的智算中心與過去上云時代的數據中心,雖然都是為了解決計算能力的問題,本質上卻是兩個不同形態的東西——后者是“二房東”邏輯,通過賣地、租設備、租電營收。當舊的底層邏輯套到新行業,問題便逐漸顯現。
整體而言,智算中心上下游產業鏈存在結構性矛盾,亟待一場徹底的刷新。北電數智所落地的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正是基于前述種種行業痛點,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嘗試。
02.一份新答卷:“一底座+兩平臺”
所謂“刷新”,有兩種表現。
首先是建筑空間上的創新。從外觀上,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仿佛藝術作品一般——建筑外部的線條橫縱相接,有機織起了照明系統、藝術裝置,象征著其串聯起了算力、數據、和應用場景。
藝術是一種表現形式,北電數智借此將大眾心里抽象難懂的智算中心,顯化為可觀可感的城市地標。
當走進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的一樓,內部別有洞天——設有展覽展示空間、論壇空間、一系列的聯合實驗室、還有協作式辦公空間。
在未來,或許你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AI藝術展、AI論壇在這里綻放,正像近期轟轟烈烈舉辦的“AI生產力元年”首屆酒仙橋論壇的活動一般。
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展覽展示空間
這種開放式的設計思路,在過去的計算中心中并不存在。當開放的思維火花貫穿這棟建筑的始終,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這座“AI工廠”早已不止基礎設施那么簡單,更像是一個人工智能的舞臺。“我們認為,它也應該是一個產業聚集基地,讓大家碰撞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也是一個吸引投資的場地。”楊震表示。
其次,跳出建筑設計表象,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在實際運行之前,還設計出了“一個底座+兩個平臺”的全新運行模式,嘗試粉碎上述所提到的種種行業痛點。
具體而言,這個“AI底座”,綜合考慮到了前述芯片、模型、數據、運營的難題。
據介紹,在算力層面,基于國產芯片“軟件墻”高筑的難點,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通過混元異構的能力,使得各類國產芯片得以實現多元異構、多元適配,讓分散的算力集群實現協同作戰;
在模型層,北電數智則配備了便捷、高效的模型開發和數據工具,讓各個使用方都能找到合適的工具鏈來灌數據,蒸餾出合適的大模型,大大提高模型訓推效率;
在數據層,北電數智還通過構造“可信”多層次解決方案,盤活行業數據;
在運營層,北電數智又通過部署數字孿生系統和智能化運維管理平臺,讓中心實現可視化運營。
當智算中心建起來了,還要考慮如何走下神壇,輸出普惠的算力,真正為千行百業所用。為此,北電數智還構造了兩個關鍵的平臺——“傳統產業賦能平臺+新興產業加速平臺”。
之所以將其拆成雙引擎,是考慮到不同行業當下對于AI的訴求并不一致。
對于新型行業來說,AI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產業發展的土壤、依托。而對于傳統產業來說,AI起到了生命線的作用,企業主考慮的是,如何利用AI這一全新工具,與過去沉淀的行業數據結合,為行業賦能——如何降本、如何提高效率等等。
因此,北電數智的“傳統產業賦能平臺”,以垂類模型矩陣覆蓋了醫療、教育、文化在內的多個傳統領域。其“新興產業加速平臺”則聚焦了低空經濟、具身智能、AI4S等前沿領域,助力AI產業化。
以醫療場景為例,北電數智經過一年的耕耘,已經與多家醫院共同合作,探索出多種“專病模型”,實現醫療服務和醫學研究智能化升級,并依托“醫療可信數據空間”實現醫療數據的可信運營。
03.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如果用一個比喻來理解當前的中國的人工智能行業現狀,“一盤散落的珍珠”,恰如其分——目前,國內已經具備了芯片、模型、應用、數據、開發者等關鍵要素,每一項拎出來都相當有競爭力,但卻缺乏一個真正的“串珠人”將這些要素有機鏈接。
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的AI行業里,存在著一個割裂的現象:模型廠商找不到應用、應用方則找不到算力、算力方又囿于消納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北電數智在酒仙橋落地的“AI工廠”,背后所潛藏的思考,正今年人工智能行業殊途同歸。2025年,不管是模型廠商還是芯片廠商,都在試圖走出舒適圈,以自身擅長的能力為支點,合作上游,撬動下游的場景,試圖串起珍珠。
北電數智首席技術官謝東博士表示,北電數智的優勢在于“三維立體’——
上下,北電數智布局了全棧能力,而“其它公司要么提供算力服務,要么提供模型服務,要么單獨開發一個軟件”;
前后,北電數智試圖把整個鏈條打通,到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行業密切合作、共創;左右,北電數智的技術和產品,已經真正應用到不同的生態里。
通過“上下、前后、左右”的布局,“北電數智將整個鏈路打通,技術真的能夠快速落地,這就是我們的差異和優勢”,謝東表示。
因此,對于北電數智來說,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這座“AI工廠”不會是句號,而是一個逗號——這正是他們“建設數字中國”,建設中國人工智能萬里長征的第一站。
經此一役,北電數智還將推進“十縱十橫”的商業方針,在佛山、珠海、成都等多個地區,醫療、金融等多垂類領域,推動AI落地。
而如果跳出商業敘事的角度,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也是探索新質生產力背景下,一項有力的實踐。
過去,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河中,酒仙橋地區從未缺席。在“一五時期”,它是國家的電子工業核心基地,研發過中國第一臺計算機、第一個電子管、第一臺交換機。到了在人工智能時代,酒仙橋地區如何繼續完美一躍,實現轉型?
當技術、工具、行業參與者、資本,在一處交匯,在可以預知的未來,這座“AI工廠”也或將成為酒仙橋地區撬動人工智能行業的支點、抓手。
北電數智首席營銷官楊震發表主旨演講
在楊震看來,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作為酒仙橋地區的地標建筑,更潛藏著“巨大的人才、產業、資本號召力。“新時代的酒仙橋地區,需要被照亮,需要有第一個人舉起小手電,小蠟燭”,楊震表示。
不僅僅是酒仙橋地區,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的新模式,對于其他政府而言,或許也能夠點燃些許思維火花。
在過去,各地更多是用算力券的形式,補貼對AI有需求的公司,未免零散無力。而在未來,各地或許能夠從產業樞紐這一更高維的角度,來參與人工智能,更精準、重拳扶持AI行業,同時帶動各地原有產業的繁榮和轉型。
AI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搜索引擎輸入框工具,更是一個萬億產業,是各地尋求新質生產力轉型的“星火”。正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3年)》指出——當算力每投入1元錢,就將帶動3至4元的GDP增長。
楊震預測,依托于產業運營的智算中心,未來將會聚集眾多的中小型公司、開發者,大家據此構建起自己的應用、形成自己的產品,為人工智能行業添磚加瓦。
在過去,殘酷的科技江湖奉行著勝利者通吃原則,第一名吃完肉,第二名只能喝湯。而當智能算力成為觸手可及的水電煤,這其實“也是一個科技平權的過程”,楊震表示。
AI,恰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