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53年被帶入上海開始,咖啡逐漸影響和改變著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并成為上海的味覺記憶和城市文化史的重要組成內容。隨著上海連續數年成為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咖啡消費持續領跑,上海咖啡文化早已深深嵌入城市肌理。
今天開幕的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首發《2025上??Х认M趨勢報告》,再次讓大家看到了靜安在上海咖啡文化發展歷程中的鮮明“足印”。
1
咖啡密度之“最”
靜安區每平方公里分布約57家咖啡店,密度遠超紐約曼哈頓(42家/每平方公里)和東京澀谷(48家/每平方公里)。
靜安南京西路憑借“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成為上海咖啡密度最高的街道。
靜安區內與咖啡相關的企業近350家,咖啡產業高度聚集。
2
歷史底蘊之“最”
1935年,張寶存在靜安寺創辦“德勝咖啡行”,后更名為“上海咖啡廠”,是全國唯一以“咖啡”命名的企業。
1949年前,在靜安區開業的咖啡館達28家,占當時上海全市總量的83%。
2017年,亞洲首家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落地靜安興業太古匯。
2022年,藍瓶咖啡中國內地首店在靜安區長安路落地,此后還陸續在靜安嘉里中心、張園開設門店。
靜安區成為上海咖啡
從工業化到精品化的
發展歷程的見證者
3
首店經濟之“最”
憑借區域內深厚的咖啡文化基因以及獨特的高端人群消費力和綜合商業體賦能,Manner、%Arabica、藍瓶咖啡、星巴克等全球頂級精品咖啡品牌紛至沓來。靜安區成為最受全球頂級精品咖啡品牌偏愛的首店落地區域。
報告還顯示
靜安區消費者的咖啡飲用習慣較為高頻,79%的消費者每周飲用咖啡超過3次;30%的消費者每天需要咖啡“續命”。
咖啡已經成為剛需性消費,并形成了自我表達家、新趨勢捕手、格子間戰士和海派腔調族等四類咖啡消費人群。
此外,靜安以咖為媒,通過舉辦咖啡文化節、推出咖啡市集等“咖啡+”模式的創新探索,不僅推動咖啡文化的“破圈”傳播,更借助場景創新、流量聚集和產業聯動,實現從單點活動到區域結構經濟的增長,成為城市文旅商體展融合聯動的重要引擎。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報告內容
在上海
美好生活于咖啡香氣中綻放
每一杯咖啡
都能成為流動的城市記憶
今天,你喝咖啡了嗎?
記者:邢蓓琳
圖片:路景斕、肖鳴亮、黃小清、圖蟲創意
編輯:路景斕
資料:區文化旅游局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