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在沙漠里種水稻嗎?聽說過棉花和孜然還能當"室友"嗎?今年的春耕現場簡直就像打開了農業科技的魔法書——北斗導航種棉花、可降解地膜種土豆、旱直播技術在沙漠邊緣種水稻……走,帶你去看看現代農民的神操作!
還記得去年11月28日的新聞嗎?那條新聞是這樣的:隨著和田于田縣最后一株玫瑰花苗落地,這條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終于實現全線"鎖邊合龍"!
沒錯!我們在新疆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用綠植圍了起來。而圍起來之后呢?現在續集來了,那就是: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區,當地農民已經開始在沙漠中進行沙漠水稻的播種工作!
沙漠種水稻?這不是科幻片!配著節水黑科技。
在新疆昆玉市的沙漠邊緣,4000畝水稻正在"旱著種"!你沒聽錯,這里的稻子不泡水田,直接往沙地里播。農民揭秘:這叫旱直播技術,省水10%,出苗率還能到95%!
為了能在這片沙漠上種出水稻,當地人也是真沒少花心思。沙漠能種出水稻來的秘訣就在于:首先用專用的特制播種機一次搞定開溝、播種、覆土,之后給稻種先穿"營養衣"(拌種包衣處理),每年往沙地灌5立方米羊糞,外加200公斤油渣。去年,當地用這種模式試種的水稻,畝產達500公斤左右。這哪是種地,分明是在沙漠里變魔術!
除了旱地播種技術,改良土質也是獲得高產量的必要保障,當地花心思在提高畝產量上,不斷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肥等方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條件,破解農作物種植難題,并得以推廣,擴大了旱水稻的種植面積,提高沙漠邊緣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棉花界的"好室友"。
新疆圖木舒克市的棉田里正在上演"空間魔法"——棉花和孜然套種。農技專家把棉花行距調寬,中間塞六行孜然,兩種作物根系上下錯開,就像雙層公寓的合租伙伴。
這種"一膜三行棉花+六行孜然"的套種模式,讓土地利用率直接拉滿。棉農們笑稱:"以前收一茬,現在收兩茬,孜然賣的錢都夠交棉花肥料費了!"
會降解的"智能外套"。
甘肅的馬鈴薯田里,農民們正在試用會"自動消失"的地膜。這種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其實就是玉米淀粉做的)保墑效果和塑料膜一樣,但3個月后就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
縣里來的技術員說:"我們做了暴曬、填埋各種測試,就是要找到最靠譜的'生態替身'。"看來農田里的"白色污染"真要成為歷史了。
北斗導航種地不迷路。
在阿拉爾市的棉田,播種機都裝上了"太空GPS"(北斗衛星導航)。這些鐵家伙能自動走直線,播種誤差不超過2厘米。采用"干播濕出"新技術后,棉種先在干土里躺好,等滴灌系統慢慢喂水,出苗又快又整齊。
技術員算過賬:"新技術能讓每畝成本降15%,苗還比往年壯實。"難怪農民都說這是"躺著種地"。
從沙漠變糧倉到棉花孜然"組團出道",今年的春耕現場簡直是中國農業的"科技博覽會"。這些看似魔法的操作背后,其實是無數農技專家和新型農民在死磕"如何用更少的地、更少的水、更少的投入種出更多的糧食"。
下次吃米飯時不妨想想——碗里的米,說不定就來自某片曾經的沙漠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