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知譚商業
作者|知譚君
要論中國醫藥行業的“并購之王”,根正苗紅的華潤醫藥必有一席之地。從華潤三九、江中藥業、昆藥集團到東阿阿膠、天士力,華潤醫藥幾乎將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都一把攬入懷中,共有成員企業超過700家,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非處方藥“一哥”。
最新年報顯示,華潤醫藥截至2024年末,總資產高達2578億,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576.73 億元,同比增加4.77%;歸母凈利潤33.51億元,同比減少13.06%;扣非歸母凈利潤33.51 億元,同比減少0.61%。對于歸母凈利潤的下滑,華潤醫藥解釋主要系聯營公司減值等一次性項目影響,剔除該影響后,2024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穩健增長13.1%。
然而,如此財大氣粗的華潤醫藥在資本市場上卻常年被自己的小弟們“吊打”。截至4月16日收盤,華潤醫藥總市值不過304.7億港幣,東阿阿膠407.1億人民幣、華潤三九584.7億人民幣。
更讓投資者不解的是,估值如此之低的華潤醫藥并不著急自己的市值管理,反而頻繁增持自己的子公司。東阿阿膠4月9日公告稱,公司股東華潤醫藥投資有限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7,516,790股,增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17%。目前華潤醫藥投資與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公司股份216,803,637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3.7456%。本次增持計劃尚未實施完畢,華潤醫藥投資將繼續按照增持計劃實施增持。
同日,博雅生物也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自2024年11月8日至公告披露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5,899,70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700%。
而在更早之前的24年10月份,江中藥業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華潤江中擬自10月22日起12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金額不低于0.6億元,不超過1.2億元。工行南昌東湖支行擬為華潤江中增持,提供不超過0.84億元的貸款額度,貸款期限12個月。
就算貸款也要增持,華潤醫藥對于子公司可謂是關懷備至。但這家公司對自己卻缺乏關心,上一次回購股票還是在2020年5月,當時的回購平均價格為4.4港元/股。而5年后的今天,華潤醫藥的股價依然停留在4.85港元。
股價的停滯不前其實也跟華潤醫藥的瘋狂并購有關。自2023年起,華潤集團已成功發起超10次外延式并購,覆蓋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交易金額累計超200億元。但就跟購物狂往往都欠著卡債一樣,“超級買手”華潤醫藥也無法避免并購帶來的風險,如負債率過高、整合不及預期等等。2022年,華潤醫藥總負債1384.99億元,2023年總負債已經飆過1500億元大關,2024年總負債進一步飆升至1597億。
雖說債多不愁,但華潤醫藥前段時間仍傳出了“甩包袱”的消息。最近,華潤醫藥2021年收購的博雅生物,就打算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江西博雅欣和80%的股權,意向金額約2.13億元。為啥要賣,理由很簡單——虧本。據悉,博雅欣和已經連續虧損兩年,2023年虧了5687.42萬元,2024年又虧了3461.87萬。
除了業務上的損益,華潤醫藥的頻繁并購也避免不了因為企業文化、空降人員帶來的磨合問題,比如當年東阿阿膠被收購后,業績就在短期內經歷了巨大波動,直到20年后的2025年,原東阿系高管才徹底退出公司董事會。
華潤醫藥的“十四五”規劃目標是打造全球醫藥健康領軍企業,其“并購-整合-剝離”路徑,反映了中國藥企在資本擴張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博弈。不過和強生、羅氏、默沙東等真正醫藥巨頭相比,華潤醫藥還是略顯稚嫩。說到底,唯有提升創新能力和國際化水平,華潤醫藥才能真正躋身全球領先的MNC之列。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