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作者 陳駿達
編輯 心緣
智東西7月9日報道,剛剛,國內智能終端精密制造龍頭藍思科技在港交所上市。
藍思科技港股發行價為每股18.18港元(約合人民幣16.61元),募集資金凈額達46.9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2.90億元)。開盤后,截止發稿,藍思科技股價上漲3.63%,港股股價為18.84港元/股,市值為988.1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03.89億元)。
2003年,藍思科技的前身深圳藍思成立。藍思科技成立于2006年,注冊地位于湖南瀏陽,并在全國多地陸續建立了該公司的研發和生產中心。目前,藍思科技的注冊資本約為50億元。
2015年,藍思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港股上市后,截至發稿,其股價下跌1.29%,每股股價為23.03元,A股最新市值為1150億元。本次港股IPO,藍思科技折價上市,按照其最新股價計算,折價幅度約為25%。
藍思科技是蘋果公司結構件模組的核心供應商,自初代iPhone起就與蘋果開展合作。藍思科技為蘋果供應前后蓋、金屬中框等核心結構件,同時還將玻璃、金屬、藍寶石等新材料應用于多代、多款蘋果旗艦手機中。另有供應鏈爆料稱,藍思科技將為蘋果折疊屏手機獨家研發屏幕的超薄玻璃(UTG)。
按照2024年的銷售收入計算,藍思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和模組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市占率為13%。這一市場排名第二的企業為鴻海精密,同樣為“果鏈”的核心企業,其市占率比藍思科技少0.9%。
同時,藍思科技也在大力推進“去蘋果化”的進程。蘋果公司在其銷售額中的占比已從2022年的71%降至2024年的49.5%。2024年,手機廠商小米集團是藍思科技的第二大客戶,在其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23.4%;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是第三大客戶,銷售額占比為3.1%。
目前,藍思科技在中國、越南和墨西哥擁有9個生產基地,具備智能手機、智能座艙、智能頭顯、智能穿戴等設備的配件和整機制造能力。招股書稱,藍思科技也是首批承接人形機器人、AI眼鏡關鍵核心部件量產和整機組裝的企業之一,曾為上海人形機器人獨角獸智元機器人、杭州AI眼鏡獨角獸Rokid制造相關產品。
藍思科技本次港股IPO擬募資45.9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1.89億元),所募集資金的30%將用于折疊屏的技術儲備和產能建設,另有約10%的資金將投入機器人、AR/VR、XR以及其他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和產能建設。
本次募股,藍思科技獲得了多家知名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認購,包括小米集團、佛山國資控股的世運電路、瑞銀集團以及橡樹資本等。這些基石投資者將合計認購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1億元)的股份。若超額配售權和發售量調整權未獲行使,基石投資者的認購份額將占本次港股發售股份總數的31.45%。
一、年入近700億,智能手機與電腦貢獻8成營收
藍思科技提供的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及模組綜合解決方案,是指為消費電子產品提供結構件與功能模組的設計、制造及相關的服務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2024年,全球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及模組綜合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為6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29億元),智能手機相關的應用占比最高。
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AI眼鏡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全球AI眼鏡/XR頭顯精密結構件及模組綜合解決方案市場增長較快,過去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1%,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53.4%。
2022年-2024年,藍思科技的年營收分別為466.99億元、544.91億元和698.97億元,2023年和2024年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6.7%和28.3%。報告期內,其年度利潤分別為25.20億元、30.42億元和36.77億元,2023年和2024年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7%和20.9%。
▲藍思科技2022年-2024年營收、年度利潤和研發開支變化(智東西制表)
2022年-2024年,藍思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1.05億元、23.17億元和27.85億元,分別占當年營收的4.5%、4.3%和4.0%。
按產品終端用途劃分,藍思科技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業務的毛利率逐年下滑,由2022年的17.1%下滑至2024的13.8%。這主要是由于低毛利的整機組裝業務規模擴大和智能汽車及座艙類業務毛利率下降。
2024年,藍思科技的毛利率水平高于同類 企業。同期,立訊精密的毛利率為10.41%,鴻海精密的毛利率為6.25%,歌爾股份的毛利率為11.09%。
報告期內,智能手機與電腦類業務在藍思科技的營收中占比約8成。其余2成營收由智能汽車及座艙、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和其他智能終端業務貢獻。
按地區劃分,藍思科技來自境外的營收在其總營收中比例逐年降低。2024年,境外營收占其總營收的48.6%,中國內地營收占其總營收的41.4%。
其中,境外營收來源地之一的中國特殊監管區域,指的是實施特定稅收和監管政策的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藍思科技銷售至特殊監管區域的產品享受0關稅待遇。
截至2024年底,藍思科技擁有2.4萬名研發與技術人員,核心研發及技術人員從業經驗超過15年;截至2024年底,藍思科技及其附屬公司用持有2249項專利,其中包括459項發明專利和125項外觀設計專利。這些專利主要應用于功能材料(如玻璃、陶瓷及金屬)領域,如汽車B柱等產品,重點關注其產品工藝與安全性。
招股書稱,藍思科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具有高度定制的性質,其產品研發主要是與客戶合作進行特定項目,根據客戶的定制要求和終端產品的設計開展。藍思科技與客戶的協議將明確由哪一方負責研發開支,并由此擁有產生的知識產權。
此外,藍思科技還開展了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和新領域的創新研發活動,是首批將藍寶石和陶瓷應用于手機和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公司之一。近期,藍思科技的研發重點包括折疊屏、AI眼鏡、XR頭顯、工業及人形機器人等。
二、給蘋果、小米、三星等廠商供貨,蘋果貢獻5成銷售額
目前,藍思科技為多家主要消費電子廠商供貨,并且也探索了新型產品領域。消費者比較熟悉的產品可能包括:
(1)iPhone 16:在iPhone 16中,藍思科技供應了前后玻璃蓋板、攝像頭保護蓋板、金屬中框和小件、后蓋組裝、相機控制按鈕的外層藍寶石材料。
(2)小米15:藍思科技在小米供應鏈中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已經連續數年參與到小米旗艦機型的制造過程中。在小米15系列機型中,藍思科技提供了前后玻璃蓋板、中框等關鍵組件,并承接了部分代工生產工作。
(3)華為三折疊手機MateXT:藍思科技為其提供后蓋玻璃蓋板。
(4)特斯拉汽車:藍思科技是特斯拉全球一級核心供應商,提供中控觸控模組、智能B柱等。
(5)支付寶碰一下支付終端:藍思科技參與其整機設計、組裝,提供金屬中框、3D玻璃蓋板等。
此外,藍思科技于今年1月向智元機器人批量交付靈犀X1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還參與了靈犀X1機器人的關節模組、DCU控制器、OmniPicker(夾爪)等核心部件的開發組裝與測試控制。
藍思科技還是全球首款量產的AI+AR眼鏡Rokid Glasses的配件和整機組裝獨家供應商,為Rokid Glasses提供核心精密組件(塑膠、金屬結構件)及全流程生產和整機組裝。
2022年-2024年,藍思科技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分別為388.78億元、452.82億元和567.07億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83.3%、83.1%和81.1%,客戶集中度較高。
報告期內,藍思科技對最大客戶蘋果公司(客戶/供應商A)的銷售額分別為331.36億元、315.12億元和345.67億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71.0%、57.8%和49.5%。藍思科技在招股書中稱,該公司對蘋果公司的依賴程度正在不斷降低,預計在2025年,蘋果公司對其營收貢獻比例將繼續低于50%。
小米集團(客戶/供應商F)自2022年起成為藍思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在2024年,小米集團為藍思科技的第二大客戶,貢獻了后者23.4%的營收。三星集團(客戶/供應商C)在2022年和2024年被列入藍思科技的前五大客戶名單。
2022年-2024年,藍思科技從前五大供應商的原材料采購額分別為90.33億元、172.25億元和260.65億元,分別占同期總銷售成本的23.7%、37.4%和43.6%。
報告期內,該公司從最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分別為61.98億元、76.66億元和143.73億元,分別占同期總銷售成本的16.2%、16.7%和24.1%。
2022年-2023年,蘋果公司為藍思科技的最大供應商,2024年,小米集團為藍思科技的最大供應商。藍思科技的部分玻璃、陶瓷原材料采購至康寧公司(供應商E),康寧是前者2022年和2024年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
藍思科技的供應商與客戶存在重疊現象,這主要是由于蘋果、小米這樣的企業要求其供應商(如藍思科技)從蘋果、小米本身購買用于制造其產品的部分原材料和組件,以便對采購過程進行總體控制,從而更好地控制原材料的成本的質量。
三、創始人夫婦持股近6成,從手表玻璃工人做到手機玻璃大王
藍思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為周群飛,她從2011年起擔任藍思科技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上市后,她將獲調任為執行董事。
據中國玻璃網報道,周群飛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深圳務工,曾在手表玻璃加工廠工作。后來,她擁有了自己的手表玻璃加工廠,并陸續擴大生產規模,將玻璃切割、修邊、拋光、絲印、鍍膜等工藝打通,形成手表玻璃完整的生產線。
另據福布斯報道,早在2000年,當接到TCL手機的面板加工訂單時,周群飛便創造性地建議客戶用玻璃屏替代當時主流的有機玻璃(亞克力),借此開創了業內先河,這一創新也成為開啟智能手機觸控時代的重要基石之一。
2003年,周群飛成立深圳藍思科技公司,專注手機防護視窗玻璃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04年,深圳藍思便為全球首款銷量過億的手機提供玻璃屏和攝像頭保護玻璃產品。
2006年在湖南成立藍思科技后,周群飛帶領藍思科技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和產品類型,曾在2007年為全球首款全屏觸控智能手機(初代iPhone)提供蓋板玻璃。去年3月,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上海與蘋果供應鏈中的重要企業高管會面,其中就包括周群飛。
▲左2為周群飛(圖源:微博)
2015年,周群飛帶領藍思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同年10月,《2015胡潤女富豪榜》發布,周群飛以500億元財富登頂內地“女首富”,成為胡潤女富豪榜發布十年來中國誕生的第四位女首富。
港股上市后,假設超額配售權和發售量調整權未獲行使,創始人周群飛、鄭俊龍夫婦及其關聯公司一共持有藍思科技59.03%的股份,共同組成藍思科技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H股股東將持有藍思科技5%的股權。藍思科技的股權架構如下:
小米集團將通過Green Better在藍思科技中持股0.08%,佛山國資委也將持股0.08%。基石投資者中持股比例最大的是瑞銀,持股比例為0.41%。
2022年-2024年,藍思科技的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薪資總額分別為1050萬元、1050萬元和1100萬元。
結語:“果鏈”企業會師港股,探索收入多元化
今年,立訊精密和藍思科技這兩家蘋果供應鏈中的重要企業,都相繼做出赴港二次上市的決定。在近期的財報、招股書中,這兩家企業都展現出去蘋果化的意愿和動作。
雖然蘋果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依舊很高,但未來會有更多其他的國際參與者分走蘋果供應鏈的蛋糕也是行業公認的大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像藍思科技這樣的企業正在豐富其收入來源,而IPO募資則是加速業務多元化、優化全球布局的關鍵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