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鏡頭、笑對人生、唱響田園牧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牟縣女孩李青青城歸為“新農人”
導讀
四月的小李莊,草長鶯飛,春和景明,雖然介于省會鄭州與古都開封之間,這里卻格外寧靜清純。若不是一位普通姑娘的傾心付出,這里仍像萬千普通村莊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近百萬粉絲垂青的“網紅打卡地”毫無干系。
這位姑娘就是生于斯、長于斯,靠視頻走紅的新時代農民代表李青青,鄉親們親切地稱呼她為李二妞。
她與她的鄉村,倏忽之間受到熱捧
她個頭不高,走在鄉村阡陌小道上也并不起眼,但她卻能讓家鄉的農副產品遠銷八方;她經歷簡單,從農村到城市,再從城市返回農村,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城鄉融合互補的夢想。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身體力行演繹了一段不平凡的“網紅”經歷,并在持續傳唱著屬于新時代的田園牧歌。
“二妞兒不是‘瘋妞兒’,通過她的視頻,讓我聽到了有溫度、接地氣、土得掉渣的鄉村語言,通過鏡頭,反映的是對鄉村自然風光的深情禮贊、是鄰里間互幫互助溫情的生動寫照、是農村發展的有力見證,更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又像一陣清新的春風,吹開了人們心中對鄉村美好生活的向往之花。”“鐵粉”蔣國彥對李青青贊賞有加。
蔣國彥是中牟縣官渡鎮小李莊村的黨支部書記,他提及的二妞是一名新農人,“@李二妞”在抖音平臺是高粉賬號,84萬的粉絲將李青青“捧”為“網紅”。
一路走來,從第一條視頻的點擊量170萬,到總點擊量超過7億,從“瘋妞兒”到“網紅”,李青青受到了網友的熱捧,她靠著原汁原味、親近自然的“原生態”視頻一路飄紅。
首個視頻走紅,“運氣王”背后的溫暖與感動
圖:李二妞開著拖拉機為村民耕地
“我算是個幸運兒,不經意間讓我收獲了溫暖與感動。”李青青說。
春日,當看到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李青青時,我有些意外:披肩發、瓜子臉、明眸如水、鼻梁高挺、黃衣黑褲、身形嬌瘦,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百合花,和視頻中的她判若兩人。在我意識中,李青青是一個潑辣、自信、張揚、風風火火的姑娘,沒想到卻是這么清秀、嬌小。
90后的李青青出生在小李莊村一個農民家庭。年紀輕輕的她早早地就和村里的小姐妹外出打工了,期望走出黃土地,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在溫州,她為通過抖音賣鞋的商戶打雜。這時的她,第一次接觸到了抖音,也喜歡上了這種營銷形式。然而,一個月不到,來時帶的1000塊錢就所剩無幾了,低微的收入沒能把李青青留下來。
“連房租都交不起,每頓飯都得省著吃。那里不適合我發展,他們的籃子里沒有我吃的菜。”李青青帶著遺憾和惆悵,背起行囊悄然回到家鄉。
小李莊位于官渡鎮東部,土地以沙壤土為主,適合種植蔬菜、西瓜、玉米和花生。
“為了盡快把農副產品賣出去,家庭條件好的,開車到鄭州出售,條件稍差一些的,開著電動三輪車到附近集市上出售,‘銷售難’時常發生。”小李莊村村民談及農副產品銷售時,有喜有憂。
李青青回到家鄉后,看到鄉親們種植的大路菜滯銷時,很是心痛。
2023年11月25日,寒風刺骨,李青青站在中牟縣大孟鎮(現為街道辦事處)的集市上,看著自家新鮮的生菜和翠綠的香菜少有人問津,不免愁在心頭。恰在這時,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鎮的“網友”吳慶磊見到了李青青。吳慶磊看到李青青在集市上賣菜的環境,萌發了拍視頻、助農銷售蔬菜的想法。
“咱們一塊拍視頻,通過咱們的視頻,讓網友們看到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怎么樣?”吳慶磊之前做電商傳媒,對視頻拍攝制作接觸很多,很有靈感。
“中!”李青青一口答應了下來。
兩人一拍即合!于是,第一條視頻,在“@李二妞”的抖音賬號發布出來了。出乎意料的是,點贊量突破1.6萬,留言1600條,轉發1000多次。
他們把小李莊當作他們“拍攝基地”,吳慶磊當起了李青青的“御用”攝影師。
看著網民們的留言,李青青眼睛濕潤了:“是粉絲給了我勇敢走下去的勇氣。”
“能夠幫助父老鄉親們賣菜,解決賣菜難問題,是我的心愿。”李青青說,“我真的沒有想到第一條視頻點擊量達170多萬,更沒有想到會成為網民心中的‘網紅’。這讓我有一種自豪感,決意為家鄉代言。”
視頻熱度爆棚,點擊量突破七個億
“我扳著手指頭,利用算賬法,算出了七畝早熟大蒜的純利潤是13888元,蒜薹收入1500元。特別是我最后用大家都在說的‘花不完、根本花不完’,調侃一樣的語音,很接地氣。”李青青說。
“沒有想到,點贊量‘十萬+’,點擊量過億。”吳慶磊說,“拍攝時間是2024年5月19日,正是大蒜收獲的季節,大蒜價格是蒜農關注的焦點。”
推進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是一個老話題,更是焦點話題。不管是城市,或者是農村,也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條件一般的家庭,談婚論嫁,彩禮就是敏感話題。
“我視頻里加入了我對彩禮的看法,加上接地氣的語言,用閨蜜談婚論嫁時因彩禮分手作為例子。30萬的彩禮,少了兩萬元,結果不歡而散。娶我需要多少彩禮?看著給吧!”李青青笑著說。
就是這條視頻,讓李青青獲得了9.1萬個贊。
李青青爆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資深媒體人楊大勇解釋,“@李二妞”的視頻之所以能夠爆棚,抓住了大多數網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將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視頻,與網民同頻共振,產生了共鳴,使網民體驗到鄉村生活的靜謐與溫馨。她用鏡頭捕捉農村生活的點滴,記錄那些平凡而充滿意義的瞬間,傳遞出美麗鄉村的新氣象,引領著鄉親們共筑美好家園,追求向善向美的生活。同時,還宣傳了家鄉的風土人情、特產、鄉村文化和文明鄉風,用風趣易懂的語言讓鄉親們深入了解家鄉的文化與政策。
長期關注李青青的視頻出品人馬俊豪則認為,“@李二妞”的視頻緊密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度聚焦群眾的實際需求與關切,從百姓生活中提煉題材,有效提升了宣傳教育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她以鮮活、直觀的方式,細膩地描繪出鄉村生活的美好與溫馨,引發了廣大觀眾的共鳴。通過她的鏡頭,更多的人開始聚焦農村問題,關切農民的生活狀態,并積極加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行列中。
“用實實在在的例子,說實實在在的事件,講實實在在的道理,用拉家常的形式,不遮不攔,和粉絲們形成互動,這才是我能夠視頻爆棚的制勝法寶。”李青青坦言。
歸巢逐夢,奏響屬于自己的田園牧歌
圖:李二妞在直播賣西瓜
“‘@李二妞’的視頻將鄉村生活的點滴細節展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這一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深受群眾喜愛,吸引了眾多觀眾點贊傳播,宣傳效果極佳。”楊大勇說。
在田間地頭、蔬菜大棚、保鮮冷庫、農業合作社……處處可見李青青忙碌的身影。小李莊村的西瓜、紅薯、花生及各種蔬菜,在新技術新模式的推介下,也很快由地攤叫賣變成了互聯網銷售,足不出村賣全國變成了現實。
“記得去年西瓜成熟的季節,一大早,我戴著草帽一頭扎進了綠油油的瓜地里,邊挑瓜邊對著鏡頭嘮嗑。抱著十幾斤重的西瓜幫助大伯裝車,累并快樂著。”李青青說,“一到地里我就感覺可快樂,從小到大走的鄉間小路、撒一把荊芥葉的番茄雞蛋撈面條……這些日常生活讓我每天都有很多東西拍。打藥了、出蒜了,或者是討論一下今年西瓜的價格。拍的不只是我的生活,而是每一個農村人的日常生活。奏響的是屬于鄉親們的田園牧歌。”
“過去,村里都是土路,一下雨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泥路’,現在村里把錢都投到修路、安裝路燈上。我就想著怎樣才能給村里做點貢獻,幫助更多的鄉親在家門口就業,足不出戶掙大錢。”同村的00后劉亞新正是通過二妞的視頻,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和機遇,頂著全家人的壓力,辭去城市的工作,回鄉養起了鵪鶉。
“我養了3萬多只鵪鶉,現在正是產蛋高峰期,每天圍著這個鵪鶉棚,怕停水,停電。有時候快堅持不下去了,就去找二妞姐,然后她會鼓勵我堅持下去。”劉亞新說。
“現在俺賣菜都不像以前那樣擔驚受怕了。二妞就是俺的主心骨。”小李莊一菜農心懷感激地表示,“她向外界宣傳了俺村的農副產品,俺省心省力多了。”
中牟縣官渡鎮西吳村黨支部書記兼槿宏食品廠總經理譚鵬飛對此深有體會:“去年7月,李青青和吳慶磊在西吳村進行直播銷售槐樹崗西瓜醬,短短4小時,觀看人數達25.3萬,銷售額突破8.9萬元。他們的努力,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更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蔣國彥說:“下一步,我們村里準備繼續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給年輕人提供幫助,利用二妞的自媒體平臺進行網上銷售,提升村里的知名度、提高村民的收入,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逐年上升。”
對于以后的發展,李青青和吳慶磊有著清晰的計劃。“我們倆的長期發展愿景是把家鄉的紅薯(紅薯干)、大蒜(臘八蒜)、西瓜(西瓜醬)、花生(炒花生)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向全國各地,創建自己的品牌和工廠,解決鄉親們的就業問題,帶動鄉親們的創業積極性,助推當地經濟發展。”
微笑與淚,是生活給予的另一堂成長課
高質量運營一個網絡賬號,對于只有兩個人的小團隊來說并不容易。策劃、拍攝、剪輯……從早上一直忙乎到深夜。等忙完了所有工作,沾床就能睡著。但越忙,倆人越有干勁,他們想用滿腔情懷喚醒年輕一代的“鄉愁”。
“記得第一條視頻發布后,眼睛盯著手機屏幕,看著“嗖嗖”上漲的數據,激動得淚水不自覺地流了出來。當天晚上就有幾十萬播放量,之后的每天都有100萬的點擊量。”李青青回憶起那時的情景,有淚水,也有歡笑。“在此之前的10年里,我背井離鄉,西北上蘭州、東南下溫州,打工學藝、線上銷售等,吃了很多苦。第一條視頻就突破千萬點擊量,雖然不是金錢,我覺得比金錢更珍貴。”
扎根家鄉這片熱土上,李青青不認為自己是個“網紅”,正如她在賬號簡介中寫的“普普通通的我”那樣,普普通通的李青青有個并不普通的愿望,就是與鄉親們一起踏上致富路。她說:“我天天想的就是怎樣帶大家掙錢,怎樣通過互聯網把家鄉的大蒜、西瓜、紅薯推銷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吳慶磊說:“為什么我要把二妞拍得這么開朗樂觀、把農村的景拍得這么好?因為我也想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我們的視頻之后,發現農村生活多么好,吸引同齡人回來創業。”
李青青的視頻,讓我們看到了鄉村的無限潛力和希望,也讓我們對鄉村振興充滿了信心。愿更多的人能夠關注“@李二妞”的視頻,走進鄉村,感受那份質樸與美好,與她一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記者手記
李二妞 奏響田園新樂章
在城市的霓虹燈下,我們常常向往那片寧靜的田園,而在鄉村的廣袤天地間,有這樣一位視頻女主播。她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照亮了鄉村的每一個角落,也讓我們看到了鄉村不一樣的美與活力。
鏡頭下的李青青,仿佛變了一個人,自信而靈動。她帶著我們穿梭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用細膩的鏡頭語言講述鄉村的故事。
清晨,她迎著第一縷陽光,記錄下田間農民勞作的身影,那彎腰、揮汗如雨的動作,在她口中成了最美的奮斗樂章;傍晚,她漫步在鄉間小道,夕陽余暉灑在她身上,輕聲訴說著鄉村的靜謐與美好,那溫柔的話語,如同微風拂過心田,讓人沉醉。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粉絲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她始終保持著初心,沒有被名利沖昏頭腦。她說:“我只是想讓大家看到鄉村的美,讓大家知道,鄉村也可以很精彩。”她的堅持與努力,不僅為自己贏得了聲譽,也為鄉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如今,她所在的村子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鄉村旅游打卡地,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感受這里的田園風光和淳樸民風。
在李青青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新農人的風采:有知識、有抱負、有情懷;善于利用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參與農業生產經營;不僅是農業生產者,更是農村發展的貢獻者。正是有了像李青青這樣的新農人,鄉村振興的道路才越走越寬廣,未來才更加充滿希望。
這位鄉村視頻女主播,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城市與鄉村,讓更多的人了解鄉村、熱愛鄉村。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情商,在鄉村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夢想、有情懷、有情商,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出不平凡的精彩。讓我們一起期待,她在鄉村的舞臺上繼續綻放光芒,奏響更加華麗的田園新樂章。
■河南經濟報記者 牛踏秋 趙國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