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家庭醫生簽約基本服務包清單 (試行)》(以下簡稱《清單》),針對一般人群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分類制定68項服務項目,通過“基礎服務+個性服務”組合模式,進一步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更精準、更有溫度的健康管理服務。
TOP 01
《清單》首次明確一般人群與重點人群的差異化服務包:
· 一般人群:涵蓋健康檔案管理、門診診療、轉診服務等基礎項目,特別強調通過即時通訊軟件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線上+線下”聯系渠道,確保簽約居民可隨時獲取健康咨詢。
· 重點人群: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 / 糖尿病患者、孕產婦等8類群體增設特色服務。如80歲以上高齡老人可享受每年1次上門健康隨訪;失能老年人獲得失能等級評估與康復指導;慢性病患者可申請4~12周長期處方,減少往返醫療機構頻次。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除常規血糖監測外,清單新增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眼底檢查等輔助項目,推動疾病早期干預。
TOP 02
《清單》直擊當前家庭醫生服務中的薄弱環節,推出多項創新舉措:
· 用藥與轉診便利化:明確家庭醫生可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開具長期處方,支持通過微信、APP等渠道提供用藥指導,解決老年患者“用藥難、隨訪難”問題;在轉診服務中,要求醫聯體內上級醫院為簽約居民預留專家號源和優先檢查通道,基層轉診預約響應時間不超過24小時。
· 中醫與康復服務融入:將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0~36個月兒童中醫藥調理等納入服務包,推動中西醫結合健康干預;為殘疾人提供康復需求篩查和功能評估,銜接社區康復資源,促進 “醫康融合”。
· 健康提醒精準化:按節氣推送飲食調養、體重管理等個性化健康知識,每年不少于12次,針對高血壓患者同步推送血壓控制目標與運動建議,提升健康管理依從性。
TOP 03
為確保服務質量,《清單》明確多項硬性要求:
· 服務頻次與內容:家庭醫生需通過面對面方式建立健康檔案,重點人群每年至少1次健康評估,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季度1次隨訪,肺結核患者每月1次用藥指導。
· 質量考核指標:將簽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動態更新率、重點人群規范管理率納入基層醫療機構考核,省級衛生部門每年開展服務質量抽查,不合格機構限期整改。
· 費用與醫保銜接:基本服務包費用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各地可結合實際新增個性化服務項目,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勵商業保險參與。
此次《清單》的發布標志著簽約服務從“粗放式覆蓋”轉向“精細化服務”。隨著北京、上海等地率先啟動“智慧家庭醫生” APP試點,居民通過手機即可完成預約診療、處方續開、健康監測等操作,基層醫療服務正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型。《清單》不僅是家庭醫生的工作指南,更是居民享受便捷醫療服務的“權益清單”。
來源:健康河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