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近日,蚌埠醫科大學王亞舉團隊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其研發的基于脫氧膽酸(DCA)的 “DCA 指數” 檢測法,有望解決瘦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早期診斷難題,為我國慢性病防控體系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全球常見的慢性肝病,在我國患病率高達29.2%,其中約20%-30%為瘦型NAFLD患者(BMI
蚌埠醫科大學王亞舉團隊長期深耕肝病研究領域,前期已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期刊發表瘦型NAFLD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此次進一步創新提出 “DCA 指數” 檢測法,開創瘦型NAFLD無創診斷新標準。研究發現,DCA能誘導MED1蛋白液液相分離,激活SCD1基因表達,驅動瘦型NAFLD脂毒性積累?!癉CA/MED1/SCD1 軸” 機制揭示了瘦型患者肝損傷更嚴重的核心病理,為臨床提供了敏感度高達92%的量化風險評估工具,也為靶向相分離的創新藥物開發指明方向。
在應用層面,“DCA 指數” 檢測具有顯著優勢,僅需常規血液檢測,成本低,且適配便攜式設備操作。推廣至社區醫院和體檢中心后,可有效緩解基層醫療機構肝病檢測設備短缺問題。據測算,若在全國高風險人群中普及該技術,可大幅降低瘦型NAFLD漏診率,減少相關醫療支出。這一成果契合國家衛健委 “千縣工程” 對慢性病篩防技術的要求,為 “健康中國” 戰略提供科技支撐,也對全球NAFLD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