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張曉雯
故事源于真實生活原型,人物信息已做脫敏處理。如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殯儀館水晶棺的寒氣還沒散盡,家族群突然彈出一條@全體成員的通知。舅舅發的電子文檔里,《遺產放棄聲明書》六個黑體字刺痛我的視網膜,要求我在三天內簽字放棄母親留下的學區房。
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近五年涉及直系親屬的遺產糾紛案激增47%,其中38%的爭端發生在父母去世后三個月內。我握著母親確診癌癥時寫的遺囑,終于明白她為何要把房產證鎖在銀行保險箱。
舅舅在家族群曬出二十年前的轉賬記錄,聲稱當年借給母親5萬元購房款。可那些泛黃的收據日期分明寫著2003年,而我們家買房是2008年。家族長輩們默契地保持沉默,表妹私聊我說:"姐,我爸說你要不簽字就起訴你挪用老人贍養費"。
房產中介突然頻繁來電,我才知道舅舅早把房子掛上交易平臺。58同城《2023遺產房交易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學區房糾紛中,61%的買方要求提供全部繼承人放棄繼承權公證書。母親病房監控錄像里,舅舅最后一次探視時往她手里塞文件的畫面,成了最鋒利的證據。
我把司法鑒定報告發到家族群那晚,三姨夫發來60秒語音:"你媽當年就不該供你讀法律系"。家族樹突然開始集體落葉,七個親戚接連拉黑我微信,卻有三個陌生號碼不斷發來收購學區房的報價。
現在我把母親骨灰撒在她最愛的舟山群島,帶著房產證走進公證處。中國家庭關系研究院最新調查顯示,79%的90后選擇用法律武器解決遺產糾紛,這個數字比十年前翻了三倍。或許我們這代人終于懂得,有些親情從開始就是筆壞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