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橫州市人民法院校椅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探索“調解+普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方式,努力以法治促自治、保德治、助善治。
真心為鑰叩開心門燈
“謝謝法官,真情化解矛盾糾紛,不僅化解我的心結,還給我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普法!”農大姐感慨道。
4月9日,校椅法庭成功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閉嬸與農大姐原是同村關系不錯的朋友,農大姐以資金周轉為由多次向閉嬸借款40000元。后閉嬸多次催要還款無果,無奈之下訴至校椅法庭尋求幫助。承辦法官了解案情后,考慮到雙方本有著較深厚的感情,若不做通雙方思想工作直接判決很可能讓雙方關系走向破裂。本著“案結”也要“事了”的想法,法官在征得雙方同意后開展現場調解。
調解過程中,法官采取“背對背”調解的方式傾聽他們的訴求與困難,從鄰里和睦相處的角度出發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向農大姐釋明相關法律法規及逾期不還款的法律后果,軟化對立情緒的同時,積極與閉嬸協商,尋求一個合理的還款方案。在承辦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調解下,雙方選擇各退一步,最終達成和解協議。
審判的目的不是“結案了事”,而是“案結事了”。化解鄰里糾紛時不僅要考慮法律效果,還要兼顧社會效果。校椅法庭講好每一個“遠親不如近鄰”的故事,以理服人以情疏結,成功化解糾紛,實現了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建立“法庭+村委”多元調解聯動機制
“希望法庭能夠發揮專業優勢,幫助我們村干部在調解工作中碰到的難題給予專業的法律知識指導,讓我們的調解工作既有法律支撐,又講人情道理,讓當事人心服口服。”石井村黨委蔡書記建議。
4月8日,校椅法庭庭長覃春園帶隊到石井村委會,與村委會干部開展座談,圍繞常見的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法律問題,共同探索“法理情融合”的基層矛盾化解新路徑,推動“法治賦能、多元共治、源頭預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覃春園庭長表示,“對村委會調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將以案例形式進行普法宣傳,不定期到村委會進行法律培訓,提升村委調解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與村委會共同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階段”。
讓法治之光撒滿花鄉
人民法庭作為司法服務群眾和參與基層治理的“觸角”,普法是其與生俱來的職責使命。針對轄區是茉莉花主要種植區、花茶企業多的特點,4月9日,校椅法庭主動走訪廣西順來茶葉有限公司、橫州市長海茶廠,開展“法治體檢”活動,幫助企業梳理勞動用工、購銷合同等環節的法律風險,提出針對性建議,為企業提供常態化法律服務。
時值茉莉花種植季,校椅法庭干警走進中華茉莉園,將編寫的茉莉花種植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宣傳手冊發放給農戶,用當地語言向農戶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涉農法律知識。針對農戶關心的“購買的農藥是假藥”等問題,現場答疑解惑。
下一步,校椅法庭將持續推動司法服務下沉,常態化開展以案釋法、調解培訓等活動,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生根開花,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動能。
來源:橫州市人民法院校椅法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