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殲-36亮相以來,有事沒事就出來轉悠,每次轉悠都讓美國和北約的小心臟撲通撲通:幸好,殲-36沒有低空掠飛過,只是測試,測試……所以,美國很嘴硬;
但是,近日開始,殲-36開啟低飛模式:這是美國最不愿意見到的—意味著殲-36向量產邁出一大步,而美國對中國殲=20的量產能力記憶猶新!
《軍事觀察》雜志報道,自2011年1月殲-20首架演示機成功首飛以來,該戰機在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內便實現了批量生產,這一速度遠超同類戰斗機所需時間的一半:2015年12月,首架批量生產機身(編號2101)的圖片首次公開,該飛機于2016年1月18日成功首飛,并于同年年中開始交付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而俄羅斯和美國的競爭對手第五代戰斗機項目形成鮮明對比:F-22、F-35和蘇-57均在首次演示飛行后整整14-15年才完成首批完整機組的交付;
殲-36低空試飛的技術意義重大:低空飛行可測試雷達吸波材料(RAM)對地面雜波環境的適應性;驗證超音速巡航在復雜地形中測試氣動穩定性,為“穿透性制空”任務做準備;測試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EODAS)在低空規避障礙物的能力;
若“殲-36”進入高G機動、武器分離、電子對抗等高風險試飛階段,表明設計已凍結;若成飛/沈飛若擴大鈦合金鍛件、氮化鎵雷達模塊訂單,暗示殲-36生產線啟動;估計中國空軍院校已經增設“新型戰機戰術課程”,或為接裝鋪墊。(參考殲-35列裝效率,央視往往采用隱喻方式透露)
所以,殲-36的低空試飛成功,樂觀估計(3年內)使用現有隱身戰斗機的供應鏈,2026年前可小批量交付(大量采用成熟發動機);如果需攻克變循環發動機(如AEP-500核心機),保守估計(5年以上)量產或遲至2030年;
目前,美軍部署F-35B于沖繩、菲律賓,解放軍需對等升級隱身機群規模;而且B-1B/B-2也常態化部署到日韓,菲律賓跪求美國將中程彈道導彈、愛國者防空導彈部署到本國……戰略態勢決定了殲-36的量產進度必須加快;
而美國F-47計劃受制于中國稀土出口政策,可能無法在2030年首飛,按照這個進度,中國殲-36將對美國空軍形成戰略優勢代差。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