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崇太長江隧道“領航號”盾構機掘進至第2830環,累計掘進5660米,安全穿越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抵達長江江心,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崇太長江隧道是滬寧合高鐵控制性工程之一,連接上海市崇明區和江蘇省太倉市,采用單洞雙線設計,全長14.25千米,其中盾構段全長13.2千米,盾構穿越水域段長11.325千米;設計時速350公里,為世界行車速度最高的水下隧道,建成運營后將實現高鐵穿越長江不減速的壯舉。
2024年4月29日,崇太長江隧道“領航號”盾構機從位于崇明廟鎮萬安村的3號井始發,掘進1公里后進入長江江底,開始下穿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領航號”盾構機刀盤直徑15.4米,整機長148米,總重約4000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其搭載的“智能掘進腦”系統,使隧道建設從“經驗驅動”突破到“數據驅動”,實現了參數自決策、操作自執行的“有人值守、無人操作”智能化施工,也讓“領航號”得以安全順利穿越長江刀鱭種質資源保護區。
同時,項目建設管理單位滬杭客專公司會同中鐵隧道局項目部秉持打造綠色精品工程的理念,采取多種方式,減少盾構穿越長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滬杭鐵路客運專線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喻曉敏說:“為減少盾構穿越長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我們投入了2056萬元資金進行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并開展增殖放流和植被修復為主的系統性生態修復和資源補償工作。”后續,建設方也會對這項工作進行跟蹤監測和效果評估。
據悉, “領航號”盾構機將繼續向江底掘進,最深處達89米。在整個江底 掘進過程中,“領航號”盾構機面臨超長距離獨頭掘進、生態環境敏感、地層硬質膠結物、強弱透水地層交替、沖淤變化交替等諸多難題與挑戰。通過應用世界領先的盾構隧道智能建造2.0技術體系,依托智能化施工手段成功突破上述技術難關。“領航號”不僅創造了單月掘進718米的行業紀錄,更實現了全系統算法控制的無人化掘進常態化應用。
記者:蔣曉燕
編輯:陸海華
責編:李琳、陸海華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