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區法院數據顯示:2023年涉房產贈與糾紛中67%系父母子女反目
張阿姨顫抖著掏出泛黃的房產證,這本該是安享晚年的憑證,如今卻成了家庭決裂的導火索。三年前為支持獨子購置學區房,老兩口以市價600萬賣掉自住房,搬進兒子婚房地下室居住。沒想到新居裝修完成當日,兒媳以隱私為由更換門鎖密碼。
中國社科院《代際財產轉移研究報告》揭示驚人數據:85后購房者中42%接受過父母全額資助,其中31%未簽訂任何協議。房產中介王磊透露,虹口區某樓盤八成首付來自父母養老金,甚至有老人抵押墓地購置權為子女湊首付。
南京秦淮區法院剛審結的典型案例引發熱議:老教師夫婦將拆遷款轉給女兒后,竟被女婿以投資失敗為由拒絕贍養。主審法官指出,民法典第26條明確規定成年子女贍養義務,但現實執行中常遭遇財產糾紛阻礙。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警示:當房產成為親情計價器,每個轉賬記錄都在透支情感賬戶。北京某律師事務所統計顯示,要求父母返還購房款的訴訟量較五年前暴增240%,且94%原告年齡超過60歲。
那張被揉皺的匯款單靜靜躺在垃圾桶里,承載著兩代人的信任與期待。當養老錢變成沉默的債務,當血脈親情淪為冰冷的數字,我們是否正在用畢生積蓄培養最熟悉的陌生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