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4月16日,江蘇省安寧療護服務技術指導中心主任、江蘇省腫瘤醫(yī)院副院長周國仁帶領專家團隊走進南京市鼓樓區(qū)慈悲社5—2號的蘭之堂小區(qū),進行防癌科普與健康義診。專家們就各類腫瘤的預防開展講座,就大家關心的防癌抗癌問題進行現(xiàn)場咨詢,倡導市民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的篩查手段、精準的診斷技術、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以及全面的康復管理,降低癌癥威脅,提高生活質量。
科普講座、健康義診進社區(qū)
活動現(xiàn)場,首先由江蘇省腫瘤醫(yī)院胸外科主任醫(yī)師張治、放療科主任醫(yī)師葉勁軍、內科主任醫(yī)師方瑛分別就正確認識肺結節(jié)、食管癌的防治要點、科學認識乳腺結節(jié)作健康科普講座,現(xiàn)場參與的市民聽得認真仔細,不少人還掏出筆記本或手機記下講座要點。
隨后的現(xiàn)場咨詢環(huán)節(jié),不少市民也帶來了自己關心的問題。“我的肺上最近長了個3毫米的磨玻璃結節(jié),現(xiàn)在需要手術切除嗎?”“預防食管癌,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簡單的措施?”。就市民關心的問題,現(xiàn)場專家一一予以指導。
安寧療護不僅僅只是鎮(zhèn)痛服務
現(xiàn)場還有一些市民因為家中有處于生命終末期的腫瘤病人咨詢安寧療護的問題,專家們也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周國仁詳細講解了如何科學認識安寧療護。他表示,疾病終末期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會承受疼痛、呼吸困難等痛苦的癥狀,心理上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痛苦,為解決這些人的痛苦,就有了“安寧療護”服務。其主要內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癥狀的控制、舒適照護、心理、精神及社會支持等服務,以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離世。
何時應該開始考慮安寧療護了?
周國仁稱,理想的安寧療護開始于“威脅生命”或“衰弱狀態(tài)”診斷明確時,并延續(xù)至死亡及家庭的居喪期。通常在患者預期生存期不超過六個月時,根據(jù)患者意愿,由醫(yī)生充分評估后介入。在江蘇省腫瘤醫(yī)院,治療的是腫瘤患者。對于終末期腫瘤患者在他接受安寧療護理念、于疾病終末期,結合當時疾病狀態(tài)的中位生存期不足6個月,對這樣的患者給予安寧療護服務。通過評估,制定個體化的照護方案,多學科團隊共同合作有效控制患者癥狀,比如疼痛、水腫、惡心、嘔吐等痛苦癥狀,同時評估患者心理痛苦程度,給予心理社會支持,最終讓患者有尊嚴離世,對于家屬,也給予心理支持和哀傷輔導等。多學科的團隊包括醫(yī)生、護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社工等。
安寧療護是不是就等于放棄積極救治?
周國仁說,安寧療護不是放棄積極治療,只是改為更加積極地減輕痛苦癥狀的治療。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國人相對是避諱談死亡,家屬和患者對于安寧療護有個接受過程。我們國家早在1988年天津醫(yī)學院成立臨終關懷研究中心,2017年又發(fā)布三個安寧療護的指導性文件,并陸續(xù)啟動了三批試點地區(qū)。江蘇的南京、連云港、常州、蘇州、無錫、南通等也是國家試點城市。近年來,江蘇省腫瘤醫(yī)院牽頭制定了江蘇省安寧療護服務標準。相信隨著這項工作的不斷推進,民眾也會越來越接受這樣的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