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后賽號角吹響,吉米巴特勒所在的勇士隊迎戰西部第二的火箭隊。
說實話,很多人認為他們是抽到了一個好簽位,因為從整個西部上半區球隊來說,火箭隊是最缺少季后賽經驗的隊伍之一了。
大部分人認為吉米巴特勒一定會是這輪系列賽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因為他是聯盟中打球最“聰明”的球場老油子之一。
毫不客氣的說,之前在收官戰與附加賽均砍下30+得分的巴特勒才是火箭隊最需要研究的對手,甚至他的威脅比庫里還要來的更大。
為什么這么說,主要還是因為巴特勒的打球方式,他的造殺傷實在是太克制火箭這種靠身體上防守強度的隊伍了。
附加賽中,巴特勒罰球18中12,砍下38分,這還不算;據數據統計,過去5場巴特勒投籃62中37,罰球62中51,出手數與罰球數完全一致。
這個數據無疑代表著巴特勒已經將罰球研究成為他新的進攻手段,甚至要比投籃更加高效。
然而,因為罰球的問題,導致很多人開始抵制巴特勒,對這個曾經“硬漢”的觀感也急劇下降,認為他就是個“騙罰球”的小丑角色。
那么,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巴特勒打球到底是“騙子”還是“聰明”呢?
我們必須得承認,巴特勒無論從場上還是場下都是個很有意思的球員。
巴特勒場對抗萊利,比如詹姆斯、韋德都“聰明”。
前NBA球員猶多尼斯哈斯勒姆參加ESPN節目錄制談到勇士球員巴特勒,“昨晚我和韋德聊天時告訴他,你和詹姆斯都是天賦異稟的球員,但巴特勒比你們更聰明。”
這是來自于三位球星老隊友的實名認證,事實上,哈斯勒姆這句話中有兩層意思,并不單純的是指打球方式。
事實上,哈斯勒姆非常明確三人在熱火隊時的經歷,尤其是他們在對待萊利時的不同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
首先是勒布朗詹姆斯。
萊利在熱火隊的“鐵腕”政策是不容人質疑的,即便手下球員是勒布朗詹姆斯,萊利在談續約時希望詹姆斯降薪,但因為球隊實力下滑以及對萊利“態度強硬”的憤怒,詹姆斯離開了熱火隊,看似是瀟灑自如,但他卻付出了名聲。
其次是德懷恩韋德。
韋德是熱火隊的“功臣”,他想要成為熱火歷史上最出色的球員,于是萊利利用韋德的弱點不斷打“感情牌”,導致韋德職業生涯在熱火隊從未簽過一份真正意義上的頂薪合同,最后韋德被萊利的低薪合同逼迫離開,失去了一人一城的機會。
相較于以上兩位各有損失,唯一與萊利互斗沒有出現“損失”的就是吉米巴特勒。
因為拉扯合同的問題,導致巴特勒提出交易申請,萊利與熱火隊多次對其進行停賽,但巴特勒絲毫不懼,于是,雙方進行最后的會面,萊利希望用綁架韋德的那種手段使巴特勒降薪簽約,但巴特勒完全不吃那一套。
據報道稱,在這次會面時,萊利的眼里充滿了淚水想利用巴特勒上賽季哀悼父親去世時的感情來博取共鳴。但消息人士表示,巴特勒甚至認為萊利的這個行為有些“精神錯亂”。
巴特勒不怕強硬,也不打感情牌,但他又不是一個為錢而無視成績的球員,所以,我們會發現拿著6000萬年薪的巴特勒每場比賽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口碑依舊不錯。
可以說,明確錢和成績一樣重要的巴特勒沒什么弱點,這種態度分明的狀態值得很多球員學習。
除去場外因素外,哈斯勒姆表示詹姆斯與韋德不如巴特勒“聰明”的原因,還有巴特勒“揚長避短”式的打球方式非常值得學習。
巴特勒打球也是非常“聰明”,善于完美利用優勢?
巴特勒一度被外界稱為“罰特勒”,但這就是他的打球方式,“揚長避短”,他知道從什么地方幫助球隊才是最佳選擇。
從天賦出發的話,勒布朗詹姆斯與德懷恩韋德這些球星對巴特勒是碾壓級別,無論身高體型,巴特勒都不是最出色的那一檔次。
但他能利用自己的優勢,避開自己的劣勢成為球星,這無不體現他的“球商”。
我們分析一下巴特勒的“聰明”的打球方式,他憑什么從場均3分鐘的替補慢慢成長為一支隊伍的核心球星。
巴特勒最喜歡的進攻方式是什么?
是打錯位。
巴特勒的身高體型在分位中絕對是碾壓級別的,直就導致他在面對那些身高、體型、力量或是速度不如他的小后衛時總是能重拳出擊,無論是跳投還是突破,都能收獲很好的效果。
但是,面對那些強力鋒線上時,巴特勒從不亂打,比如對陣快船隊的比賽,科懷倫納德防他22個回合,他一次出手都沒有。
當然,不在進攻端出手不代表巴特勒在閑著,防守端及組織方面,巴特勒依舊在勤勤懇懇,也難怪他能和性格惡劣的格林關系不錯了。
很多人會說巴特勒的進攻沒有巨星那般“無解”,有局限性,這是實話,而且,巴特勒深深知道自己進攻的壁障在哪,所以他不想浪費機會,他知道該如何幫助球隊贏球。
事實證明,巴特勒在如何幫助球隊贏球方面頗有建樹,兩屆總決賽的核心球星不是白干的。
除去打錯位外,巴特勒另一個依賴的進攻手段造殺傷被很多人詬病,很多人質疑巴特勒,認為他有些造犯規的動作換成其他人來用,就進攻犯規了,但他卻總能博到罰球,這就很離譜。
大部分人會將此歸結為裁判的照顧。
事實上,有這一方面原因,但也不完全是這方面原因,這就體現出巴特勒的“聰明之處”了。
巴特勒非常擅長造犯規,這其實也是一種“天賦”。
如果想要連續持久的得到罰球紅利,你要做到兩點。
第一、你不能以亂造犯規而聞名聯盟,比如曾經哈登的拉手與大回環,這都不屬于正常造犯規的途徑,所以裁判會在季后賽針對。
巴特勒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并不會選擇這樣的造殺傷,他進攻端鮮少投三分球,更多的是向內沖殺。
因為向禁區沖擊更容易制造身體接觸,就更容易搏取罰球,與此同時,巴特勒也會觀察分析本場比賽的判罰尺度,當對手本就有動作時,再有裁判尺度偏袒的話,他不會吝惜給對手“上一課”的。
看似粗莽但心思細膩,這樣的巴特勒自然能得到更多的罰球照顧。
第二、你的肢體動作不能表現的太過于生硬,當然,并不是去“假摔”。
巴特勒非常擅長在對手有犯規動作時,順勢進行刻意引導,用一些明顯的肢體動作去向裁判展現自己被犯規了,而裁判往往就吃這一套。
這樣利用小動作的罰球一多,巴特勒便被無數人稱為了“罰特勒”。
事實上,巴特勒的大部分罰球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這也是裁判也愿意買賬的原因之一,要知道,巴特勒也是靠著這招縱橫聯盟好幾年了。
很多人不喜歡巴特勒這種略帶刻意的“表演”,認為類似“假摔”,但實際上,這種造犯規方式與“假摔”截然不同,因為給巴特勒大部分的吹罰中,防守人確實有一些動作,只不過,對于其他球員很多時候裁判不會吹罰而已。
事實上,聯盟很多球員就是吃了不會“表演”的虧,以至于吃虧都吃習慣了,比如詹姆斯、科懷倫納德、威斯布魯克。
即便是聯盟內部人員都曾承認,很多時候裁判會因為進攻者的強壯體型而忽視他們在進攻時受到的犯規干擾,尤其是你被犯規時,還沒有任何動作表情的時候。
科懷倫納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他更多的會在事后找裁判表達,但這種要罰球的方式,在裁判看來是在質疑他們,所以這種行為必然會是無用功。
屢屢要哨卻被無視,這也是倫納德在很多時候愈發沉默的原因。
要知道,沉默寡言的事后請求,絕對不如在對手犯規時“表演”一個重要。
所以,從這兩點來看,你會發現,巴特勒是一個非常善于利用自己優勢的球員,他的信條是贏球第一。
巴特勒的“聰明人設”難破掉。
能進攻就狂攻,不能進攻就防守,不能防守就組織,這樣的打球方式讓他從平平無奇的“二當家乃至三當家”一躍成為了足以被依賴的核心球星。
總能幫助球隊贏球,以這樣方式打球的巴特勒他的“聰明人設”怎么會輕易被破掉呢?
火箭主教練艾米烏度卡被問及如何面對勇士時,“我認為我們做得好的地方有利于我們在季后賽中獲勝,我們擁有NBA最好的防守之一。你必須一開始就展現身體素質和侵略性,做好我們自己。”
防守、上強度、運動能力是這支火箭隊青年軍的招牌,也是季后賽的優勢,但對于巴特勒來說,他會很喜歡這種對抗。
火箭隊面對勇士隊時,必然要小心巴特勒,否則很容易被“上一課”。
我們期待一下雙方的系列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