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和平飯店》中的和平飯店是一個重要的場景,承載了整個劇情的發(fā)展。說的是1935年東北淪陷期間,東北的一家名為“和平飯店”的奢華酒店。劇中講述了一群神秘客人在和平飯店內被封鎖,展開了長達十天的生死博弈。這段故事牽動了當時的世界格局,當然,作為電視劇中的場景,是虛構的。
圖片
我想到了現(xiàn)實中的和平飯店。在上海外灘那片萬國建筑群中,一座綠色尖頂?shù)慕ㄖ裢庖俗⒛俊_@座被譽為"遠東第一樓"的傳奇酒店,承載著上海灘一個世紀的榮辱興衰,見證了這座城市從遠東冒險家樂園到國際大都市的滄桑巨變。
圖片
1929年,當維克多·沙遜爵士的沙遜大廈在外灘20號拔地而起時,這座77米高的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筑立刻成為上海的新地標。大廈頂端的墨綠色金字塔銅頂,在陽光下閃爍著異域的光芒,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沙遜爵士——這位跛腳的猶太裔英國商人,在上海打造了自己的商業(yè)帝國,而這座大廈正是他野心的具象化表達。大廈內設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電梯、空調、私人保險箱,甚至每間客房都配備了電話,這些在當時簡直是天方夜譚般的奢華。
圖片
三十年代的和平飯店(當時名為華懋飯店)是遠東社交界的璀璨明珠。飯店的九國特色套房(中國、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和德國)各具風情,接待過無數(shù)名流顯貴。卓別林曾下榻于此,與京劇大師梅蘭芳在走廊偶遇;喬治·蕭伯納在這里寫下了對上海的印象;魯迅、宋慶齡等中國名流也常在此會客。飯店的爵士酒吧,由白俄樂手組成的老年爵士樂隊演奏著那個時代最流行的曲調,成為上海夜生活的象征。
圖片
1949年后,這座大廈更名為和平飯店,見證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諸多重要時刻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1960年代中法建交談判。1963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將軍有意推動中法關系正常化,但因阿爾及利亞獨立戰(zhàn)爭等障礙,雙方需通過秘密渠道溝通。周恩來總理選擇上海作為談判地點,既因和平飯店的國際影響力,也因上海作為中國外交活動中心的地位。10月,法國前總理埃德加·富爾以私人名義訪華,實際代表戴高樂傳遞建交意愿。他攜戴高樂親筆信至上海,與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及上海和平飯店展開多輪會談。
1964年1月27日,中法正式建交,被稱為“外交核爆炸”。和平飯店的九霄廳見證了《周恩來總理談話要點》的簽署,這一文件成為中法建交的基石。毛澤東評價此次外交突破“像多線程并行”。
圖片
1971年“乒乓外交”與和平飯店。1971年3月,第三十一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毛澤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以此打開中美關系僵局。這一決策被稱為“小球轉動大球”。1971年4月15日,美國乒乓球隊抵滬后,周恩來總理在和平飯店和平廳舉行盛大歡迎宴會。宴會廳的裝飾與歷史氛圍為會晤增添了莊重感,雙方通過輕松交流打破隔閡。此次訪問直接推動尼克松總統(tǒng)1972年訪華,和平飯店因此成為中美關系破冰的重要見證地。
圖片
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與上海乒乓球隊在上海江灣體育館合影
1990年代,隨著上海新建五星級酒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座老牌飯店一度黯然失色。直到2010年經(jīng)過精心修繕后重新開業(yè),和平飯店才找回昔日榮光。修繕工程既保留了建筑原有的裝飾藝術風格,又巧妙融入了現(xiàn)代元素。那著名的八角形中庭、拉利克玻璃浮雕、鑄鐵陽臺欄桿,都被小心翼翼地修復如初。
圖片
如今的和平飯店,既是上海的城市記憶容器,又是活著的文化地標。老年爵士樂隊依然每晚演出,樂手們雖已白發(fā)蒼蒼,但演奏起《夜來香》《玫瑰玫瑰我愛你》等老歌時,仍能讓聽眾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紙醉金迷的年代。飯店博物館里陳列的老照片、舊菜單、古董銀器,無聲訴說著這座建筑的傳奇往事。和平飯店擁有多個餐廳和酒吧,包括華懋閣西餐廳、Victor’s咖啡廳、龍鳳廳等,提供經(jīng)典的上海菜和粵菜,并成為上海市高端酒店中獨特的“亮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