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的古民居建筑,承載著江南水鄉的歷史與文化。白墻黛瓦間,幽深的街巷與錯落的天井相映成趣,青石板路記錄著歲月的流轉,精巧的飛檐與木構展現著匠人的技藝。作為上海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些建筑不僅是居住空間的典范,更是傳統建筑智慧的集中體現。跟隨青浦檔案,我們一同走進這些古宅,了解其獨特的設計與深厚的文化內涵。
古民居的格局與智慧
青浦地處冬冷夏熱型氣候區,先祖們為適應自然條件,在建筑中融入了諸多巧思。房屋多坐北朝南或向南偏東,既能在冬日最大限度引入陽光,又能在夏日減少烈日直射。建筑高度普遍增加,部分屋頂采用雙層結構,既拔高空間又增強隔熱;房屋進深加長,以減少外墻面積,夏季避暑、冬季保暖。
青浦古民居不拘泥于對稱軸線,而是依地形、地貌靈活布局,形成曲尺形、橫長方形、“凹”字形、四合院等多種形制。小戶人家因地塊有限,多采用曲尺形或橫長方形,以天井串聯主屋與廂房;大戶宅邸則常見“三合院”“四合院”。
一般基本民宅房平面圖
天井承擔采光、通風、排水等多重功能。前天井寬闊,多以青石板或鵝卵石鋪就,夏日遮陽通風,冬日納陽避寒;后天井狹長,常作過渡空間;而“縱向天井”則多見于面闊較小的宅院,以延伸視覺縱深。天井兩側或設廂房廊道,或留白成景,搭配幾叢翠竹、一方石峰,便成“咫尺乾坤”的園林意趣。其中,“蟹眼天井”堪稱一絕:僅一二平方米的小天井藏于高墻腳下,既通風采光,又承接檐水,將功能與美學融為一體。
蟹眼天井
建筑部件的藝術密碼
青浦古民居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無不凝聚著古代匠人的智慧。
屋面:
屋頂以硬山、懸山、歇山為主,黛色小青瓦如蝴蝶展翅,壓七露三,排列出流暢的曲線。屋脊裝飾更是寓意深遠:“萬年青”意喻健康長壽,“龍鳳喜珠”祈愿富貴吉祥,而“觀音兜”山墻則如佛手護佑,兼具防火與祈福之效。歇山頂的飛檐戧角輕盈起翹,似飛鳥展翼,與江南的自然美景相映成畫。
高墻與門庭:
外圍墻一般高逾六米,墻頂有瓦飾或琉璃花飾漏窗,既防盜防火,又透景通風。大門分外墻大門和宅內大門(儀門)兩種,外墻大門一般為石庫門形制,門框常為花崗條石或磚砌外飾米粒水刷石,門扇上裝有銅環或鐵環門鈕。宅內大門有的為石庫門式,有的為牌科門樓式。
石庫門(福履綏祉)
牌科門樓式(席式住宅)
窗欞:
窗戶不僅是采光通風的實用構件,更是建筑藝術的點睛之筆。窗型豐富多樣:主要有長窗(楊扇)、短窗、橫風窗、和合窗和景窗等。在這里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長窗。長窗兼具門、窗功能,窗扇分上、中、下三隔堂,內芯以宮式、葵式、萬字式等紋樣組成透雕窗花,部分嵌玻璃或貼明瓦,既透光又雅致;下檻裙板常雕山水、花鳥或吉祥圖案,開啟時裙板雕刻隨內外方向靈活呈現。無論是雕花寓意,還是工藝細節,青浦古窗皆將實用與審美融為一體,成為宅院中流動的詩意。
十字海棠式長窗、半窗(張民立住宅)
雕刻:
雕刻,是建筑靈魂的延伸,承載著文化信仰與生活美學,分為木雕、磚雕、石雕。木雕廣泛施于梁枋、門窗、罩落,題材涵蓋戲文典故、花鳥瑞獸,如蝙蝠寓“福”,石榴喻“多子”,蓮紋頌“高潔”。磚雕多見于門樓、照壁,儀門字匾題“厚德載福”“祥云瑞日”,彰顯家訓;石雕則見于柱礎、井圈,青石蓮瓣、卷草紋樸拙大氣。一鑿一刻間,匠人以刀代筆,將吉祥祈愿與文人雅趣鐫刻于建筑肌理,讓冰冷的材料煥發出溫度與靈性。
磚雕“柏鹿同春”(席式住宅)
家族文化的空間敘事
廳堂是古宅的靈魂,見證著家族的榮光與傳承。從門廳到花廳,從正堂到戲臺,每一進空間都承載著特定的禮制與生活場景。
門廳(轎廳)臨街而設,門檻高低暗喻主人官階,主人官階越高,門檻也越高;面寬常為三開間,落地長窗通透敞亮,屏風、供桌、太師椅陳設莊重,是宴賓祭祖的禮儀空間。大戶人家更設花廳于庭院深處,供子弟讀書品茗、賞景怡情,歐陽修筆下“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在此具象化。
金家璋住宅正廳內景
宅內戲臺常與廳堂結合,演“堂會”時,女眷于廂房觀戲,其他人在廳的軒廊里,一院之內皆是人間煙火。祠堂則肅穆靜謐,祖宗牌位與香火長明,延續著“慎終追遠”的家族信仰。
本文整理自《青浦古建筑》等館藏資料
資料:青浦檔案
編輯:呂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