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升學季,有些家長認為進了學校“大門”,還要提前考慮分班“小門”……面對分班以及幼小、小初銜接,該如何科學看待?
【班主任之外,導師成學生成長重要伙伴】
家長關注孩子“分班”,不外乎就是希望有個好班主任。有些家長傾向資深班主任,年紀大有經驗;有些家長青睞嚴厲的班主任,管得住孩子;還有些家長傾向于語文等主科老師當班主任,不喜歡體育老師當班主任……
“我們應當看到,班主任的個性差異可能會決定一個班級的管理風格,但并不會影響一個班級的教育質量。”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學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楓坦言,不同的班主任、不同的管理風格都能發揮各自優勢,達到促進每一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比如:資深班主任更有班級管理經驗,年輕班主任在了解當代孩子的特點、與他們交流和理解他們喜歡的新鮮事物等能力上獨具優勢;嚴格的班主任更容易建立權威,性情溫和的班主任與學生更加親近、循循善誘;語數外教師當班主任能更好地督促學生的本學科學習,體育、美術、音樂老師當班主任同樣能通過體育運動、體育精神點燃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與斗志,通過美育活動豐富學生的內心、陶冶情操等。
一直以來,上海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學校在學生入學后實行均衡分班,不得設立或變相設立重點班、快慢班。當前,上海義務教育學校已全面推行全員導師制,在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和班級集體文化建設的同時,組織全校教師為每一個學生配備適合的導師,作為“良師益友”陪伴孩子們的成長,并提供思想、學習、心理、生活、生涯等全面發展指導,拓展了班主任以外、更加公平和個性化的育人方式。在王楓看來,家長不必過度糾結于“選班主任”,而應當注重和孩子的班主任、導師保持溝通,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學習和活動表現,積極探討如何通過構建家校共育的育人合力,讓每一個孩子收獲更大的成長發展。
【先關注“適應”,再關注“學習”】
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升了一個學段,有些學生初入小學或初中時特別不適應,如何做好銜接,盡快度過適應期?
王楓認為,家長應先關注“適應”,再關注“學習”。“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會面臨從相對寬松的學前教育進入到正式學校教育的應激壓力;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也會面臨學業內容和難度上升、評價壓力逐漸增長等。部分學生會在幼小、小初銜接過程中出現不適應。他建議新生家長在新學年開學前后,首先要關注孩子的身心適應狀況,把對孩子的學業要求暫時放一放,提前通過帶孩子去學校周圍熟悉環境、了解學校歷史等,為孩子建立積極的學習預期,多與孩子交流對新學校、新班級、新老師和新同學的感受,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理解、包容他們在適應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偏差,幫助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陪伴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的學段。如果孩子的確出現適應困難的,建議家長與學校溝通,利用全市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資源體系,形成支持孩子新學段適應的支持策略。
“幼升小”如何順利過渡?普陀區金洲小學特級校長潘阿芳建議,一是調整作息時間,培養時間觀念。相比幼兒園,小學課程時長增加,上下課、放學時間固定,對孩子的專注力和時間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家長可提前幫助孩子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一年級是培養學習興趣與生活習慣的關鍵期,家長切忌急于求成,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適應小學的學習強度。二是給予積極鼓勵,建立學習信心。初入小學,孩子出現適應慢、接受新知識遲緩的情況十分正常。家長和老師應避免責備,多給予正向激勵,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若孩子因適應能力較弱產生情緒低落或厭學心理,家長可適當降低短期目標,耐心陪伴并挖掘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表揚增強其自信心。家長可通過日常聊天,如詢問“今天課堂上學了什么有趣的知識?”“有沒有特別喜歡的環節?”,增進親子交流,鞏固所學內容。三是鼓勵社交互動,融入集體生活。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與同學交流,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合作與解決矛盾,幫助其快速融入班級集體。“相信在家長、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能順利跨越幼小銜接階段,開啟愉快的小學之旅。”
【智能時代,更要關注學生長遠發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楓建議,小學和初中新生家長主動把握孩子特定年齡階段的成長發展規律,在小學階段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注重學習興趣激發和學習習慣培養,保護好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為未來的成長發展打好全面基礎;初中階段要立足學生不斷發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更尊重、平等地與孩子相處,避免過多公開指責批評,多用鼓勵和同理心與孩子溝通,營造更具支持的家庭氛圍。
他特別提醒家長,要結合當下的社會變化著眼長遠,看到學生的長遠發展。當前進入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將走向智能時代,當知識獲取日益便捷、人工智能越來越進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基礎教育更需要按照未來的人才培養需求,進入到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新階段。“對家長而言,也需要同步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努力在未來成長成才。”王楓說。
原標題:《分班“小門”重要嗎?智能時代,幼小、小初銜接關注什么?|升學季②》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許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