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尖計算機安全專家王曉峰,在2025年3月28日這一天,遭遇了一場跟電影里演的似的危機。他先是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突然上門搜查住宅,接著就被印第安納大學給解雇了,最讓人想不到的是,之后直接就聯系不上他了!這背后到底有啥情況?為啥一個頂尖專家會突然沒了音訊?
王曉峰可不是普通的學者,他在國際密碼學、隱私與網絡安全領域那是相當厲害。他是印第安納大學的終身教授,在計算機安全領域全球排名第一。IEEE、ACM、AAAS這三個國際頂尖學會的會士頭銜他都有,還負責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的2300萬美元的保密項目,他開發的醫療數據匿名化算法在行業里那就是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影響力特別大。
王曉峰和妻子馬念莉(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系統分析師)在美國生活了26年,還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前他們也一心想著通過努力實現“美國夢”,希望能在美國過上好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可誰能想到,平靜的生活在2025年3月28日這一天被徹底打亂了。
毫無預兆的可怕搜查
2025年3月28日早上,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個社區還很安靜,突然,十幾輛FBI和國土安全部的車呼嘯著開了過來,直接把王曉峰的兩處住處圍得嚴嚴實實。那場面,就跟電影里抓超級大犯人一樣。FBI的特工們拿著所謂美國法院的許可文件,直接就闖進了王曉峰家里。可當有人問他們為啥調查時,FBI卻神神秘秘地說這是機密,一個字都不肯透露。
從早上八點開始,一直到晚上,FBI和國安部的人就像在找寶貝似的,把王曉峰家里里里外外仔細搜查了一遍。連孩子的作業都被當成可能涉密的文件帶走了,門口的垃圾桶也被翻了個遍,進進出出搬了差不多二十多個箱子。鄰居們都被這陣仗嚇住了,紛紛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
就在王曉峰被FBI搜查的同一天,印第安納大學的做法更是讓人震驚。學校直接把王曉峰的學術成果、聯系方式、課程信息都刪掉了,還把他解雇了。要知道,按照規定,解雇終身教授得提前10天通知,還得舉行聽證會。可印第安納大學根本沒按規矩來,直接不管這些規定,快速和他劃清界限。馬念莉也沒逃過,同時被解雇了。而王曉峰呢,從這之后就像從世界上消失了一樣,和外界斷了聯系,學生、同事、家人怎么都聯系不上他。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就像做了一場噩夢,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
導火索竟是多年前的一次合作?
好好的一個頂尖專家,怎么就突然被FBI搜查、被學校解雇還聯系不上了呢?背后的原因,還得從2017年說起。在2017 - 2018年的時候,王曉峰接受了中國一家機構的科研資助。這在學術界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兒,美國高校每年收到的海外科研資金多得數都數不清。而且這個合作也是經過學校批準并且公開的。
但是,到了2024年3月初,這筆以前的合作突然被翻了出來。校方以“審查撥款申請”為理由,不讓王曉峰進辦公室。王曉峰自己都抱怨說:“他們連鍵盤都不讓我碰,好像我一碰電腦就會泄露秘密似的!”而FBI的突然搜查,正好發生在他提交新項目申請書的三周之后。還有消息說,在FBI搜查的前幾天,王曉峰就收到了校方沒有任何理由的解雇郵件。這一連串的操作,讓人不得不懷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目的?
這事兒還得說到美國曾經的“中國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是2018 - 2022年期間,特朗普政府搞出來的,說是要“打擊技術竊取”,實際上就是要求全美94個司法區每年至少發起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在這個計劃下,很多華裔學者因為“沒有披露和中國的合作”被調查。雖然拜登政府在2022年終止了這個計劃,但是之前積累下來的案件還在秘密處理。王曉峰這個案子,很多人都覺得是“事后算賬”的典型。難道真的是因為這個“中國行動計劃”的后續影響,才讓王曉峰遭遇了這些嗎?
妻子哭訴,學界憤怒!
在王曉峰失聯后的十多天,4月14日,他的妻子馬念莉終于站出來,在亞裔美國學者論壇上控訴美國政府的行為。馬念莉哭著說:“我們為美國付出了26年,卻被當成罪犯對待。”她質疑校方這種“徹底刪除式的處理”和FBI不透明的操作。自己的丈夫不明不白被帶走,到現在都不知道在哪里,作為妻子,她怎么能不著急不憤怒呢?
馬念莉的控訴引起了很大震動,美國學界也炸開了。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AUP)站出來批評校方“違反了正當程序”,要求學校恢復王曉峰的職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他自己也曾因為“中國行動計劃”被捕)還聯合簽署公開信,譴責這種“先認定有罪”的行為。《自然》雜志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亞裔科研人員都在考慮離開美國。《紐約時報》《彭博社》也紛紛發聲,警告美國這種排外政策會破壞自己的創新基礎。很明顯,王曉峰事件已經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了,它反映出美國學術界存在的深層問題。
美國政府到底想干什么?
美國政府對王曉峰的指控,到現在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法律條款,但是參考類似的案例,比如陳剛教授的案子,可能涉及《反海外腐敗法》(FCPA)或者“未披露外國資金”。但這些都只是大家的猜測,美國政府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
從政治動機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行動計劃”的延續。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打壓和中國有學術合作的華裔學者,尤其是像王曉峰這樣在敏感技術領域的研究者。可這種做法真的合理嗎?王曉峰在自己的領域為美國做了那么多貢獻,就因為和中國有過一次正常的科研合作,就要遭受這樣的對待嗎?這背后是不是藏著美國政府更深層的政治目的呢?
對中美科技競爭有啥影響?
王曉峰事件對中美科技競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王曉峰負責的量子安全項目因為他的失聯不得不中斷,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損失。而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比如同期中國突破了3納米芯片技術。美國《連線》雜志就說,美國這種排外政策只會加快技術優勢的轉移。
從全球科研環境來看,《自然》雜志調查的1600名受訪科研人員中,75%都考慮離開美國,這讓“逆向虹吸”現象更加嚴重。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對美國的科研環境感到失望,開始尋找其他更包容、更有利于科研的地方。這對美國長期以來在全球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中國則通過改善科研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超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類似案例,驚人相似!
其實,王曉峰不是第一個遇到這種事的華裔學者。陳剛,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21年就因為“未披露中國合作”被捕。更過分的是,他郵件里“建議中國加強基礎科研”被歪曲成“效忠中國”。雖然最后他被證明沒有罪,但是職業生涯受到了嚴重影響。還有陶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2020年去世。生前他因為NIH調查承受了巨大壓力,很多人都覺得他的死和“中國行動計劃”有關系。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華裔學者在美國因為和中國的合作,被無故調查、指控,他們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這不得不讓人好好思考。
未解之謎,何時能真相大白?
到現在,王曉峰事件還有很多沒弄清楚的地方。比如,他合作的中國機構名稱一直沒有明確公布,這個機構到底是不是和政府有關或者涉及敏感領域呢?美國政府也一直沒有公開具體的罪名,王曉峰到底有沒有違反《反間諜法》或其他法規呢?王曉峰本人現在到底在哪里,他失聯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涉及引渡或者秘密關押?中國方面會不會有官方支持或者對美國進行外交交涉呢?這些問題就像一團霧,籠罩在大家心里。
結語
一個頂尖專家,為美國付出了26年,最后卻落到這種地步。美國政府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隨便打壓華裔學者,這種做法真的讓人很氣憤。學術本來就不應該有國界,科研人員努力做研究,是為了推動人類社會發展,而不是成為政治斗爭的受害者。
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來,美國所謂的“學術自由”在政治面前根本靠不住。那些華裔學者在美國辛苦奮斗,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保障。相反,中國正在不斷改善科研環境,張開雙臂歡迎人才。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選擇回國,這說明他們認可中國的科研環境。
希望美國政府能好好反思自己的行為,別讓政治偏見破壞了學術的純粹。也希望王曉峰能平平安安回來,真相能早點水落石出。咱們就等著看,未來美國這種排外政策還會搞出什么麻煩,中國又會在科技領域取得哪些讓世界驚嘆的成就吧!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各位看官謹慎觀看、評論,理性看待,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請勿惡意舉報。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