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美國加多少稅,反正不賺錢我是不賣!”玻璃大王曹德旺這話一出,直接戳上了美國的軟肋。
畢竟美國有大批量自家生產不了,必須向其他國家購買的產品。
這關稅加來加去,最終只能又加回到美國的物價上。
那曹德旺到底是怎么做到堅持不讓利,還能在美國人的眼皮底下,把工廠開成"印鈔機"的?
?——【·曹德旺精神·】——?
先說曹德旺一路走過來能有底氣說出這種話,靠的就是:不貪心、不戀戰、看準時機就是干。
就拿當年福耀在韓國投建工廠來說,本想著打開新市場,可運營一段時間后發現,持續虧損成了家常便飯。
換作別的老板,可能還想咬著牙堅持,說不定哪天就能扭虧為盈,但曹德旺不這么干,他果斷做了個決定,關閉不盈利的工廠。
這不是拍腦袋就決定的,而是他一直以“利潤優先”為原則。
在他看來,實實在在的利潤才是企業的命根子,與其在虧損的泥潭里掙扎,不如及時止損,把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地方。
就比如跑去美國“虎口奪食”。
?——【·在美國開工廠·】——?
2016年,曹德旺大手一揮砸下10億多美金,本來發展前景極好,結果特朗普非要出來搞事情。
美國對中國玻璃產品加征高額關稅,福耀的出口生意一下子被掐住了脖子。
別人都慌了神,但曹德旺偏不按常理出牌,既然你把路堵死了,那我就去你家門口建廠!
不得不說這是個很冒險的決定,或者說,在美國開廠哪有那么容易?
建廠初期就像在走鋼絲,美國工人完全不適應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導致效率低還老返工。
工會也時不時來“挑刺”,不漲工資我就不給干,你還得給我點福利。
當大家都以為曹德旺會用“愛干不干”這種話術回懟他們時,曹德旺卻一改常態:給工人開出了時薪16美元的高工資。
因為他明白,工人拿合理的高工資,才能更有干勁,產品質量也更有保障,不過他還是放出了一句狠話:“誰支持工會就開除誰!”
在他看來,工會雖然打著為工人謀福利的旗號,但實際運作中,很有可能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影響決策效率,所以這是他堅決不認可的。
?——【·頂尖企業的底氣·】——?
到了2018年,中美貿易戰正打得火熱,美國政客喊話要加稅。
而曹德旺卻在采訪里直言:“美國制造業空心化,不是靠加關稅就能解決的!”
這句話聽著像是“吐槽”,但其實話里有話:
福耀的全球布局已經鋪開,你加關稅,我就在你本土生產。
你搞貿易保護,我就用產品和就業說話,不賺錢我就不賣。
說到這,也不得不提曹德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他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中國企業能力不輸美國!”
從福耀玻璃一步步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汽車玻璃的龍頭企業,曹德旺靠的就是這份底氣。
同時他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福耀在美國設廠,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贏得了尊重。
曹德旺的經歷就像一本活教材:只要有實力、有信念,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完全能闖出一片天。
除此之外,他還是中國企業家圈里的“慈善天花板”。
?——【·愛國擔當·】——?
截止到2023年,他個人捐款超過260億,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也有人調侃他:“曹老板搞企業賺了錢,轉頭就把大半輩子積蓄都捐出去做慈善,到底圖啥?”
曹德旺自己倒是想的明白:“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幫到需要的人,才叫花的值。”
他捐款的領域特別廣,救災、扶貧、醫療都有涉及,但最讓人佩服的,還是他在教育上的“豪橫”投入。
2021年,曹德旺突然宣布自己要拿出100億來建一所大學,名字就叫福耀科技大學。
要說砸錢辦大學的,曹德旺絕定是第一個,要問為什么,用他的話來說,中國制造業缺的不是錢,而是人才。
所以,他決定自己建一所不一樣的大學,目標就是培養直接上手解決產業難題的高端人才。
要問他圖啥,他擺擺手:“我不圖名,也不圖利,就是憋著一口氣。”
這口氣就是對教育的執著,是對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焦慮,更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感。
賺到錢就反哺社會,看到問題就想辦法結局問題,這種“傻勁”和“狠勁”,或許就是中國慈善事業最重要的東西。
結語
曹德旺用行動詮釋了張謇式“實業救國”的現代版。
更是少有的兼具國際影響力和社會認同度的中國民營企業家,他的事跡值得我們贊頌。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