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11日晚宣布,聯邦政府已同意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免除所謂“對等關稅”。
不過豁免是有條件的。
白宮官網公布的這份22頁產品豁免清單中,其中有一條“美國成分≥20%”的豁免原則,亦即涉及原產于任何國家的商品,如果其中的“美國成分”占該進口商品海關報關總價的20%及以上,則“美國成分”不加征額外關稅,只對“非美國成分”加征對等關稅。
根據更新的美國協調關稅表(HTSUS)正式修訂文件,所謂“美國成分”包含美國設計、美國專利、美國授權IP、美國零組件、美國軟件、美國原料和其他可量化的美國技術或原始價值等。
據專業人士解讀,美國該條款旨在通過產業鏈綁定強化技術主導權。
其實自4月2號美國公布關稅政策開始,CMOS行業就持續保持著高度關注。
某中國CMOS廠商高管李亮(化名)表示,“這對產業整體影響不大,但某些原料供給比較關鍵,長期來看對產品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影響。畢竟現在大多數中國上游原料供應商,還是三供甚至四供的身份。”
據李亮透露,最近公司很多下游合作客戶都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要求,即要詳細說明產品的產地,而這在以前是不需要的。“如果是從美國進口過來的渠道,基本上就拿不到單子了。歸根結底,還是出于對成本與交付風險的控制。”
根據潮電智庫了解,目前豪威、思特威、格科等中國CMOS圖像傳感器廠商涉及美國的業務非常少,因此經營方面基本不會受限。倒是在車用CMOS市場日漸勢弱的美國安森美,關稅新政對其中國業務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作為CMOS應用量最大的板塊,手機占比超過七成。格科早已在中低端市場出貨取得領先地位,雖然日本索尼、韓國三星暫時還主導著高端市場,但考慮到前者與蘋果iPhone深度綁定的供應關系,后者更是一直將美國作為最重要的產品傾銷地之一,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領導品牌從降本增效和規避“卡脖子”等多重因素考量,近兩年在高端市場明顯加大了與豪威、思特威等本土供應商的合作力度。
特別是思特威,潮電智庫從手機產業鏈處了解,早在華為P50系列,思特威就成功進入了供應體系;至華為P60系列的時候,思特威已經成為主攝CMOS主供,而且占比非常大。不僅如此,在華為多款折疊屏高端手機的供應商中,均可以發現思特威的身影。
另外兩個手機大廠牌OPPO和vivo實現高端國產CMOS替代的動作相對較慢,有供應鏈人士指出,“主要與之前索尼聯合定制的戰略有關。中美貿易戰升級,索尼和三星會戰略性將更多資源傾斜給美國,也許會就此撕開OPPO、vivo高端機型替代的口子。”
李亮分析說,為了實現反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必然全面加速替代進程。因此當前這個時間點,對于國產CMOS廠商來說肯定是利大于弊。
“其實手機、汽車、安防以及更多新的應用領域,基本已經完全能夠實現供應鏈國產化。我們CMOS行業的玩家并不是很多,大家做好技術攻堅,爭取更好的量產資源,獲得更多客戶項目資源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關稅政策連連生變,國際局勢依然撲朔迷離。可以肯定的是,中國CMOS產業只有上下游抱團自強,才是最堅實長遠的那條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