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洪巖(河北懷來)
4月17日,上午八點半,懷來縣老年大學誦讀班,劉海霞老師的公開課,在三樓二教室,如期開講。誦讀班全體學員以及對誦讀感興趣的其他班的學員,陸陸續續來到教室聽課。老年大學校張會東、許梅鳳、蘇小宇等領導老師也親臨課堂觀摩,聽課。
王春梅班長簡短講話后,海霞老師正式上課。老師美妙動聽的話語,生動有趣的講課內容,迅速將大家帶入誦讀的學習狀態。
首先是口部操的練習。一直以來,口部操的練習是誦讀班每次上課必不可少的。打開口腔,放松面部肌肉,通過做操,增加口、唇、舌、腮等部位的靈活性。老師講解生動,學員練得認真。
完成以上訓練,海霞老師引導學員們進行氣息練習。氣息在誦讀過程中非常重要。發聲、節奏的把握、情感的表達都需要氣息支持,氣息的正確運用直接影響誦讀作品的質量。海霞老師要求學員們學會腹式呼吸,氣沉丹田,反復練習,找準感覺,氣息收放自如,保持平穩。功到自然成!
“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正確的讀音,是誦讀的基本功,掌握標準發音,克服地方讀音習慣。海霞老師詳細講解了雙音節訓練內容:“陰平+陰平、陰平+陽平、陰平+上聲、陰平+去聲、陽平+陰平、陽平+去聲”等內容豐富充實,比如“傾吐”的“吐”字,應該讀三聲,而不是四聲。老師要求大家多聽,多讀,加強基本功的訓練,習慣成自然。
誦讀不同于日常說話,語速快慢、氣息長短、語調的抑揚頓挫,都要運用自如。《繞口令》的練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板凳寬,扁擔長,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想要綁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大魚魚刺大,小魚魚刺小。大魚想要吃掉小魚小魚絕對跑不了。但是大魚吃小魚的時候也在發愁,他也擔心被小魚的魚刺刺到喉。
四要讀作四,十要讀作十,但是四十,十四,四十四舌頭捋不直。
你說繞口令不行,太快你就念不清,但是勤奮好學,勤學努力,你一定能行!”訓練由慢及快,并且不斷調整氣息,改變語速,通過訓練,學員們收獲頗多。
老師這一套科學的教學方式,不管學員年齡大小,都能接受,并且愿意學習,用掌握的學習技巧,演繹作品。
這次公開課上,老師著重講解了碑林路人的作品《夢回長安》,老師要求大家要用柔和的氣聲,讀出作品的畫面感、穿越感,氣深聲緩,要有回憶,抒情,并且要具有滄桑感。難度比較大,老師一字一句耐心解讀,學員們認真聽,耐心學,找感覺。課堂上施云書記深情演繹了《夢回長安》,給大家起了個好頭,樹了一個標桿。不得不佩服老師教學有方,“傳、幫、帶”這個學習方式,可取。
歡樂的學習,時間過得好快啊。下課了,學員們意猶未盡,互相交流著學習體會,都覺得兩個小時的學習,收獲太大了,紛紛表示:相信自己通過和海霞老師學習誦讀知識,早日完成更好地誦讀作品。
(圖片:李立新)
編輯:牛義信/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