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9日,在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能重慶電廠有限公司,660MW超臨界1號機組C級檢修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中。在現場,科研人員與電廠化學專業人員通過檢查發現,給水系統和鍋爐“四管”內壁表面干凈,均生成了致密保護膜,沒有腐蝕、結垢、氧化皮增生現象。這標志著我國原創“給水加微強堿工藝技術”已實現首臺套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應用。
2024年,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成果轉化應用相關政策,解決傳統工藝技術(給水、凝水加氨和加氧)條件下機組水汽熱力設備腐蝕問題,及腐蝕產物伴隨水汽循環遷移引發的鍋爐結垢、氧化皮增生引發鍋爐“爆管”等共性問題,依托“給水加微強堿工藝技術”系列原創專利技術,國家能源集團重慶電力有限公司進行了科技項目立項,并在立項通過后加以實施。
水汽熱力設備智能防腐系統調試現場 云南聚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給水加微強堿處理工藝技術”是中國本土的原始創新,由云南聚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馬祝平帶領科研創新團隊研發。該技術研發耗時近20年,基于對強堿工藝技術防積鹽現場應用與跟蹤研究,和對世界傳統給水處理工藝技術(加氨、加氧)的深入理論研究與大量現場機組檢修調研工作。
據了解,該工藝技術與智能裝備于2025年2月通過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評審,并登記入庫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成果庫。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庫入庫證書 云南聚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從本次科研項目統計數據分析,相對給水加氨工藝,單機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氨水、原水、自用除鹽水、再生酸堿等生產成本折合人民幣近300萬元。該創新工藝技術能真正發揮防腐等作用,為延長設備壽命、機組長周期高質量運行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