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出口激增,遠超預期。
4月14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出口超預期,出口商趕在美國新關稅生效之前瘋狂發貨,最終讓3月份的出口激增遠超預期。
具體來看,3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2.4%,遠超4%的預期增幅。進口則同比下降4.3%,最終我國3月份的貿易順差達到了1026億美元。
單月貿易順差就突破了千億美元,關稅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
在這份極其亮眼的出口數據中,最受關注的仍然還是中美貿易。
3月份我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了9.1%,進口則下降了9.5%。3月份和第一季度的數據也反映了中美貿易分歧升級之前的情況。
而3月份強勁的出口更大原因是出口商趕在美國生效前提前發貨所致。
所以,這可能是暴風雨前的最后“寧靜時刻”。
根據荷蘭國際集團分析師的預測,從4月開始,美中貿易可能會全面崩塌,但如果看對哪個經濟體的打擊最大的話,可能還要等待數月時間才能夠知曉答案。
隨著特朗普下令從4月初開始對華商品征收高達145%的關稅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貿商已經感到恐慌,盡管特朗普后來放寬了一些措施,暫時豁免了一些我國制造的電子產品,但最終,這輪貿易分歧之下,雙方都會遭受較大的傷害。
接下來我們會如何出牌呢?
單從數據來看,3月份的出口數據簡直不要太好,在2025年的今天,如果說還有兩位數的增長的話,那么也就只有出口能夠做到這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其實是很大的。
但3月份的出口數據,顯然也是曇花一現,是進口商趕在關稅之前瘋狂發貨的結果。最終,隨著美中貿易往來在145%的關稅之下斷開,那么我國作為出口大國,也必須要在退出美國市場之后,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事實上我們也已經開始行動了。
最近我們就對東南亞發起了訪問,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外貿上尋找東南亞的新客戶。
但事情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樂觀。
從3月份的數據來看,我國貿易順差就達到了非常恐怖的1026億美元,這意味著僅僅3月份,我國出口就比進口多了1000億美元。
考慮到3月份對美出口增長了9.1%,進口下降了9.5%,這意味著這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中,仍然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來自于美國的。
換句話說,貿易往來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要想賺到充足的貿易順差,則沒有那么簡單。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東南亞。
和越南進行更多的貿易往來,在過去是可行的;因為越南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國,盡管越南買了我們的很多東西,但最終有很大一部分都轉口去了美國。
今天,如果失去了美國這個最終的目的地,僅靠越南自身的消費能力,是不足以支撐起每年數千億的貿易額。
除此之外,越南自身也在承受來自美國越來越大的壓力。
過去幾個月,越南已經對多種我國鋼鐵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并取消了對低價進口包裹的稅收豁免,以控制我國商品的流入。
說到底,和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做貿易,其實就是零和博弈。
越南目前正在經歷工業化,這意味著在很多產業鏈上,雙方是重疊的,越南多進口我們的商品,就意味著越南本國少生產了這一類商品。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沒有一個消費能力更強的出口目的地,僅靠越南自己,的確是消化不了我國多少的商品。
除了越南之外,歐盟算得上是一個理想的出口市場。
但歐盟似乎也不太愿意接受這一點。
此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經明確在講話中指出,歐盟不會接受產能過剩,也不會接受商品傾銷。
這一錯誤的言論也從側面說明,歐盟也擔心出現類似的情況,盡管歐盟沒有太多和我們在制造業上重疊的行業,但沒有太多,不意味著完全沒有。
在汽車和鋼鐵乃至綠色能源領域,雙方仍然存在著產業重疊。
另外,從3月份的出口數據來看,我國高端制造業仍然在加速增長。
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連續4年增長,一季度增速達到了10.8%;新能源產品中,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出口分別暴增了43.2%和18.8%。
3月份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也達到了23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9%。
高端產業我們有,和歐盟內部形成了同質化的競爭;低端服裝玩具產業我們也有,又同越南類似的經濟體形成了同質化的競爭。
數據還顯示,我國對東盟、歐盟出口增速正在加快,而美國也增長了9.1%,隨著關稅影響出爐,未來對美出口大概率會面臨斷崖式的下跌。
而3月份的出口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然來自對美出口的增長。
這一市場一旦出現缺口,在短期內我們還是無法找到替代。
但好消息是,一季度我國對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都實現了增長,亞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占比正在提升。
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們對美市場的依賴性,但反過來,也有可能加劇全球一些國家對我國出口迅猛增長的擔憂。
最終,我們還是需要“內外兼修”。
對外,我們需要挖掘更多出口市場,以替代部分美國出口;對內,我們也需要出口轉內需,通過消費券、稅收優惠等方式刺激內需,消化因外需下滑導致的過剩產能,尤其是在服裝和家電領域。
長期來看,這仍然是結構性的調整。
過去我們是大進大出,未來我們就需要轉向“優進優出”,推動服務貿易與數字貿易雙向發展。
我們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龐大的國內市場、完備的產業鏈和持續的創新,都為應對外部沖擊提供了緩沖空間。
長期來看,推動產業鏈升級、擴大內需與深化區域合作,仍然是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