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春風門巷
小徑幽深草色舒,故人重訪意踟躕。
春風門巷梨花雪,空鎖蕓窗舊夢無?
首句 “小徑幽深草色舒”:開篇描繪了一幅清幽的畫面。“小徑幽深” 營造出一種靜謐、曲徑通幽的環境氛圍,給人以遠離喧囂的感覺。“草色舒” 則點明了季節,草色舒展,說明春天已經來臨,草木生長茂盛,展現出勃勃生機。此句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為整首詩奠定了一種寧靜、舒緩的基調。
次句 “故人重訪意踟躕”:“故人重訪” 直接點明了詩人的行為,是再次拜訪故地。“意踟躕” 三個字生動地刻畫了詩人此時的心理狀態。“踟躕” 意為徘徊不前、猶豫不決,說明詩人在即將見到故人或重游舊地時,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可能是期待、激動,也可能是擔憂、忐忑,這種情感的不確定性使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
三句 “春風門巷梨花雪”:此句是全詩的寫景佳句。“春風門巷” 點明了地點,是曾經熟悉的門巷,如今春風吹拂,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梨花雪”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盛開的梨花比作潔白的雪花,形象地描繪出梨花盛開的繁茂和潔白如雪的美麗景象。這句詩不僅描繪了春天的美景,還為后文的情感抒發營造了氛圍,以樂景襯哀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末句 “空鎖蕓窗舊夢無”:“空鎖” 二字,給人一種失落、惆悵的感覺。“蕓窗” 本是指書齋的窗戶,這里代指曾經的時光和回憶。“舊夢無” 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夢想的懷念和對如今夢想破滅的感慨。曾經的夢想如今已無處尋覓,只剩下空空的蕓窗,鎖住了那些無法再找回的回憶,使整首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充滿了淡淡的哀愁和無奈。
七絕·故人舊居
去年今日燕來初,門掩蒼苔綠映廬。
幾度落花風掃盡,春光不為故人書。
首句 “去年今日燕來初”:詩人以回憶起筆,將時間回溯到 “去年今日”,這種時間上的對比與呼應,為全詩奠定了今昔對照的情感基調。“燕來初” 點明了季節,在春季燕子初次歸來之時,給人一種生機與希望之感。然而,這種回憶中的美好畫面,與當下形成了潛在的反差,勾起讀者對后續內容的好奇。它不僅是對過去某個特定時間點的簡單陳述,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詩人對過往種種回憶與情感的大門。
次句 “門掩蒼苔綠映廬”:鏡頭拉回到當下,詩人眼前呈現出的是舊居的景象。“門掩” 說明門是關閉著的,暗示了居所的無人狀態。“蒼苔” 布滿門前,顯示出這里已經許久無人打理,時光的痕跡悄然浮現。“綠映廬” 描繪了周圍綠樹環繞著房屋,綠樹的生機與舊居的清冷、孤寂形成鮮明對比。此句通過對舊居環境的細致描寫,營造出一種幽僻、荒蕪的氛圍,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歲月變遷對這里的影響,也暗示了故人的離去,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落寞的氣息。
三句 “幾度落花風掃盡”:“幾度” 表示多次,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更迭。“落花” 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象征著美好事物的消逝,這里落花多次被風吹盡,寓意著時光無情,美好一次次地被摧毀。風本是自然之力,但在這里卻成為了破壞美好、見證歲月滄桑的象征。這句詩進一步渲染了一種凄清、衰敗的氛圍,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時光流轉中,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往昔的繁華與美好逐漸消逝不見。
末句 “春光不為故人書”:此句是全詩情感的集中爆發。春光本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它每年如期而至,普照大地,給萬物帶來生機。然而,詩人卻發出 “不為故人書” 的感嘆,意思是春光雖好,卻不能為已逝的故人帶來任何慰藉,也無法書寫故人曾經的故事。這表明在詩人心中,故人的離去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即便外面的春光依舊燦爛,卻再也無法照亮這片因故人不在而變得黯淡的世界。此句以一種略帶怨懟的語氣,將詩人對故人的深切思念和物是人非的無奈之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余味悠長,引發讀者對生命、時光和友情的深深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