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近出了件大事!有一家跟英國發展命脈關系非常大的鋼鐵廠差點關門大吉,逼得政府連復活節假期都不過了,緊急通過法案去“搶工廠”,甚至說必要的時候能用“武力”控制!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這事的主角是英國鋼鐵公司的斯肯索普工廠,它可是英國唯一能用鐵礦石生產“原生鋼”的地方。啥是原生鋼呢?鐵路上的鐵軌、建筑用的鋼架、軍隊里的武器,都得靠它生產的鋼材。要是這個廠子關了,英國就會成為G7里唯一一個不能自己生產這種關鍵鋼材的國家,這就好比打仗的時候沒了槍炮廠,蓋樓的時候沒了鋼筋,你說可怕不可怕?
可現在,這家廠子的中國老板——敬業集團,每天得虧損70萬英鎊(差不多相當于673萬人民幣),差不多就是每天虧掉一套北京的大房子!英國政府急得不行,說“不能看著廠子就這么倒閉了”,直接動用政府權力去接管。還有人跳出來罵中國老板“故意搞破壞”,這到底是市場環境不好還是有人故意挑事?今天咱們就好好扒一扒這場“鋼鐵廠保衛戰”!
英國唯一鋼鐵命脈要斷?關了高爐就成歐洲弱旅
斯肯索普工廠的高爐那可是英國的“工業心臟”。從工業革命的時候開始,英國靠鋼鐵發展起來,成了世界工廠,這高爐就跟英國的“老底子產業”似的。直到現在,英國的鐵路軌道、橋梁建筑、軍艦坦克,用的都是這里生產的鋼材。要是高爐一停工,鋼材就得從國外買,價格貴不說,供應鏈還得看別人的臉色。比如說修鐵路的時候要是斷了鋼材,工程就得停工;軍艦造到一半沒鋼了,國防都會受到影響。
更麻煩的是,要是高爐冷卻了,再想啟動就得花非常多的錢,說不定直接就報廢了。這就好比你的手機沒電關機了,再開機可能得換電池、修主板,成本高得讓人心疼。一旦高爐報廢了,英國就徹底失去了生產原生鋼的能力,在G7里就會成為“弱旅”,連法國、德國都會笑話它:“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現在連鋼鐵都造不了?”
中國老板砸12億救場,卻每天虧掉一套北京豪宅
這事還得從2020年說起。當時英國鋼鐵公司破產了,中國敬業集團花了5300萬英鎊把它買下來,想著“救活這個老牌企業,還能拓展歐洲市場”。接手以后,敬業前前后后投了12億英鎊,又是升級設備,又是引入數字化管理,想讓老廠子重新好起來。
可誰能想到,這個廠子就像個“無底洞”,每天都在嘩嘩地虧錢。為啥呢?有三個大難題擺在這里:
1. 美國關稅太厲害:特朗普政府對進口鋼鐵加征25%的關稅,英國鋼鐵賣到美國,價格直接比美國本地的貴了很多,美國客戶都不愿意買,出口量一下子就暴跌了。
2. 歐盟環保稅像罰款:歐盟搞碳排放政策,廠子每生產一噸鋼,就得交不少“環保稅”,成本一下子就漲起來了,比德國、法國的鋼鐵廠成本高出近一倍。
3. 全球鋼鐵產能過剩:全世界鋼鐵生產得太多了,供大于求,價格一直往下掉,賣一噸就虧一噸。
就這么著,廠子每天虧損70萬英鎊,敬業集團撐了5年,實在撐不下去了,打算關了高爐減少損失。這可把英國政府急壞了:你要是關了,我們的就業、國家安全都沒保障了!
英國議會復活節不放假!通過法案搶工廠還要動武力
2025年4月12日,英國議會干了件不常見的事:復活節假期本來大家都在度假,結果緊急召回議員開會,就為了通過一個《鋼鐵工業(特別措施)法案》。這個法案說白了就是:政府可以強制接管英國鋼鐵公司,不僅能管采購原材料、給工人發工資,甚至必要的時候能用“武力”控制企業!
英國商務部長雷諾茲被任命為“臨時管理者”,帶著政府團隊直接入駐工廠,承諾“先保證工人工資按時發,原材料不斷供”。政府還說,這只是臨時措施,接下來會想辦法長期解決,比如“國有化”,也就是政府自己接手經營。
這事有多緊急呢?要知道,英國議會平時到了假期,那是絕對不會輕易改變休息安排的,這次為了鋼鐵廠打破慣例,可見事情有多嚴重。有議員說:“這個廠子要是關了,3500個工人失業,背后就是3500個家庭啊,政府必須得出手!”
英國說中國老板故意關廠!5億援助被拒到底誰在說謊
在接管之前,英國政府和敬業集團談過一次。政府說:“我們給你5億英鎊,你把高爐關了,轉產電弧爐煉鋼吧(一種更環保的技術)。”但敬業集團算了算:轉產需要10億英鎊投資,5億根本不夠,而且轉產后能不能賺錢還是未知數,再加上市場環境不好,實在不敢冒險。
結果英國政府急了,說敬業“單方面取消訂單,故意關閉工廠”,懷疑中國企業“有別的目的”,比如“搞垮英國鋼鐵產業”。這話一出來,輿論一下子就炸開了,英國工會帶著工人抗議,說“中國老板不管我們的死活”,甚至有人喊“趕走中資,保護英國產業”。
但中方覺得很委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說:“我們是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廠子虧損是因為全球行業的問題,不是我們故意的。英國應該公平對待中企,別把經貿問題政治化。”《衛報》《金融時報》等媒體調查以后也發現,根本沒有證據證明敬業“惡意關廠”,甚至保守黨內部有人承認:“2020年要不是敬業收購,這個廠子早就沒了,當時根本沒人愿意接手。”
搶完工廠后遺癥來了!英國可能虧50億還嚇走全球投資者
英國政府強行接管以后,后遺癥慢慢就顯現出來了:
1. 中英關系受影響:這幾年英國又是禁止華為5G,又是接管中資鋼鐵廠,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在“去中國化”。中企以后去英國投資可得好好想想了:今天能搶鋼鐵廠,明天會不會搶別的廠子?以后可能很多中企會選擇“只技術合作,不控股”,免得被盯上。
2. 財政壓力巨大:要是實行國有化,英國政府至少得掏出40 - 50億英鎊,而且這個高爐已經用了很多年,就算救活了,未來還要花大價錢搞綠色轉型,就相當于“往一個無底洞里扔錢”。
3. 國際形象受損:英國一直標榜“自由市場”,現在政府強行干預外資企業,相當于自己打自己的臉。全球投資者會想:“英國連市場規則都不遵守,說搶就搶,誰敢去那里投資?”以后英國脫歐后想吸引外資,可就更難了。
從工業革命老大哥到搶中國工廠!英國鋼鐵百年興衰太讓人感嘆
說起來,英國鋼鐵公司的歷史簡直就是一部“興衰史”。工業革命時期,它是世界鋼鐵業的“老大”,靠著鋼鐵遠銷全球,賺了很多錢。后來經歷了私有化、被印度塔塔集團收購,2019年破產,2020年被中國敬業集團接手。敬業當時想的是“中西結合”,把中國的數字化技術用到英國工廠,提高效率,誰知道被政治因素打亂了。
更糟糕的是美國關稅的影響,讓英國鋼鐵在國際市場上沒了競爭力。比如同樣一噸鋼材,英國運到美國,成本比德國高78%,比法國高203%,誰會買更貴的呢?這就好比你去買蘋果,兩家店質量差不多,一家貴一倍,你肯定選便宜的。
現在回頭看,英國鋼鐵的衰落,既是全球產業格局變化的結果,也有英國自己政策不穩定的原因。曾經的“世界工廠”,現在為了保住一個鋼鐵廠,不得不動用政府力量去“搶”,實在讓人感嘆:曾經的輝煌不再,現在處境大不同啊!
結語
英國想保護自己的關鍵產業,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畢竟鋼鐵廠關系到就業和國家安全。但做法太極端了,直接搶中資企業的廠子,還懷疑人家“故意搞破壞”,這不是把合作伙伴往外推嗎?
中企去英國投資,本來是想實現互利共贏,結果虧了錢還挨罵,換做是誰都會覺得憋屈。英國這波操作,有點像“既要別人幫忙,又懷疑別人偷東西”,最后鬧得雙方都有損失。關鍵產業確實需要保護,但不能靠“甩鍋”和“強奪”,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補貼技術升級、開拓新的市場,而不是把矛盾甩給投資者。
再說了,全球經濟是相互依賴的,你今天搶人家的廠子,明天別人就不敢來了,最后受傷的還是自己。希望英國能冷靜下來,好好跟中企談談,別把經濟問題政治化。畢竟在全球化時代,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搞對抗只會讓雙方都受損失。
這件事也給其他國家提了個醒:關鍵產業得自己有實力,平時多投入研發,提升競爭力,別等到快不行了才想起“救命”。同時,對待外資要講誠信,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別動不動就用上政治手段,不然以后沒人敢來投資了。
總之,鋼鐵廠保衛戰背后,是一場關于“信任、規則、競爭力”的大考。希望英國能通過這場考試,也希望中企以后在外投資能少一些這樣的風波,大家都能實實在在地賺錢,好好合作。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各位看官謹慎觀看、評論,理性看待,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請勿惡意舉報。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