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掀起的關稅風暴,正給中國出口企業帶來新一輪的沖擊和挑戰。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義烏,其行業動向更備受外界關注。日前,《環球時報》記者采訪多名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商家后發現,他們比外界輿論想象的更加淡定、堅強、樂觀。他們普遍表示,對美國加征關稅的行為早有預期,且有所準備。這些年,許多義烏的商家也通過擴大客戶來源國、轉向內需市場、做大品牌效應等方式,實現轉型升級,這緩解了此次貿易戰對他們的沖擊。
“這是壓力,但也是機會”
溫從見是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位經營戶,從事球衣服裝行業已經十多年,這些天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場美國掀起的“關稅大戰”的走向。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消息宣布后,有個別美國大客戶因為政策的不確定性暫緩了訂單,“他們說要觀望幾天,看政策怎么變化。”
不過,溫從見表示,從整體來看,他的大多數美國客戶訂單仍在正常運轉,尤其是一些通過跨境小包裹方式下單的中小客戶。他分析說:“他們短期內找不到替代供應商,而且即便加上關稅,我們的產品整體成本還是比美國本土制造便宜。”
據溫從見介紹,在一般的年份,他們生產的球衣大約有20%至30%出口到美國,不過,鑒于明年美國將和墨西哥、加拿大一起主辦足球世界杯,他預期明年對美國的出口份額有望增加到總出口量的70%-80%。盡管美國市場所占比例上升正值關稅挑戰升溫之際,但溫從見并不擔心。“我們從卡塔爾世界杯那年開始就在打造自己的原創品牌,并且在美國注冊了大量版權和知識產權,所以我們有很強的定價權,也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他解釋道,即便面臨加征關稅,他們仍能保持盈利。
不過,溫從見也坦言,對于那些沒有原創品牌的、做“白牌”產品的企業而言,貿易戰的沖擊會大得多。“‘白牌’企業原本利潤就很薄,做電商渠道只有20%至30%的毛利,零售端也不過50%。一旦加上超過100%的關稅,基本上就沒有空間了。”他預計,這類企業可能會選擇退出美國市場,轉向歐洲或其他國家。
在溫從見看來,美國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對外貿企業構成挑戰,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倒逼“中國制造”加強自己的品牌建設,“這是壓力,但也是機會”。
拒絕美國客戶降價要求
去過義烏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座非常國際化的城市——這里可以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也可以看到各種語言的招牌,還有不同長相的外國人。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客戶同樣遍及全球。“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美國。”這是幾名義烏商家不約而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過的同一句話。
由于有著對特朗普第一任期發起貿易戰的記憶,近年來,義烏的商家們加大了對美國以外市場的拓展。季先生是義烏國際商貿城的一個經營商戶,主營服裝類產品。這幾天,他正在俄羅斯見客戶,開拓新市場。季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幾年前,他的生意還比較側重美國市場,但自己也注意到美國政策愈發不穩定帶來的隱患,這幾年一直防患于未然,嘗試讓出口對象更加多元化。他關注到節節上升的中俄貿易量,盡管對俄貿易不是浙江商人的傳統優勢領域,但他也毅然主動出擊,力爭在這一市場上“分一杯羹”。
商戶吳先生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義烏商人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近年來,非洲、中東和拉美方向的生意都增長得很迅速。“對這些地區的人來說,義烏是起步做生意最容易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高、品種多,還易于定制。”他表示,“如果關稅讓美國市場的生意變少,我們可以從其他市場獲得補償。”
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義烏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11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7%,占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6.8%。同期,對東盟和歐盟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6.1%和16.5%,對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3.9%、14.1%和13.7%。2024年全年,義烏市對非洲、拉丁美洲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6.4%、24.4%和26.2%。同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億元,同比增長18.2%,占同期義烏市進出口總值的61.8%。
圣誕節和其他西方節日產品是此次受美國畸高關稅沖擊較大的行業。然而,“義烏出口商的情緒是堅決反抗,而不是恐慌。”英國《金融時報》12日報道稱,聶子琴(音)在義烏經營著一家商鋪,出售銷往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萬圣節飾品。她表示,在與美國做了多年生意后,美國的濫施關稅讓她感到“震驚和失望”。但她表示,美提高關稅后,她拒絕了美國客戶的降價要求。“中國人想問題和外國人不一樣。我們注重積蓄,可以靠存款支撐一年、兩年甚至三年,美國人往往掙多少花多少。”她表示,“我們中國人能打贏任何持久戰。中國人勤勞、肯干,而且能吃苦。”
支持多樣化個性定制
多名義烏商家表示,支撐他們外貿信心的核心是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可能昨天某個電影里剛出現一個新角色,你今天就能在義烏找到同款的玩具。”吳先生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舉例稱。
溫從見則表示,雖然近年來東南亞制造業在崛起,但中國仍然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更低,但在其他各個方面,特別是從技術水平到工人熟練度,中國都要更強。”他介紹稱,此外,中國的工廠還能支持極小批量的、多樣化的個性定制。
“現在訂單碎片化是一個趨勢,每一單的量很小,但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這樣的訂單數量非常多。”溫從見告訴記者,“哪怕是10件、50件的小訂單我們也可以做,我們有成熟的體系和技術,但東南亞國家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能力。這是中國制造的一個巨大優勢。”
“義烏商鋪里的供貨商們說他們有信心生存下去,因為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買家。”《華爾街日報》在最近一篇有關義烏的報道中這樣寫道,“但人們也在困惑:(沒有中國)美國人該去哪里買那些閃閃發光的鑰匙鏈、棒球帽和咖啡保溫杯呢?”文章以襪子為例稱,巴基斯坦、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也大量生產襪子,如果未來訂單不再大量由中國生產,這些國家可能填補一部分美國市場上的空缺。然而在大批熟練工人的支撐下,中國產品的價格和生產速度是難以被超越的。美國消費者如果從其他國家購買,可能要支付更高的費用,而且如果突然將數以百萬雙計的襪子訂單轉移到其他地方,也會面臨產能制約。文章最后還援引一名義烏制襪商的話說:“中國的制造能力是很強的。”
來源: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