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共橡自然 迎豹回家”共同行動在房山區竇店鎮竇店集體林場拉開帷幕,京冀晉三地攜手生態保護修復,共建生物多樣性之都。活動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鏟土造坑、培土圍堰、提水澆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勤勞動,共補植櫟樹1500株,為三北工程區域增添了一抹新綠。
(活動現場。圖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迎豹回家”項目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林學會指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主辦,中國綠化基金會、北京林學會、河北省林學會、山西省林學會、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帶豹回家專項基金、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快手公益基金會發起,房山區園林綠化局、竇店集體林場承辦,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林木資源高效生產全國重點實驗室、北京生態文化協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安徽徽聯慈善基金會支持。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圖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啟動儀式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指出,華北豹如果能回到北京,將是北京生態建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表明北京的生態系統將變得更穩定、更可持續、更健康、更多樣。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趙中華表示,“北京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都、國際交往中心,發起這樣一個重要的活動,具有非凡意義。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將為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寶貴經驗。”
(植樹現場。圖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補植櫟類樹種1000萬株
扮靚華北豹“進京路”
華北豹是世界珍稀瀕危物種、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中國特有的豹亞種,曾廣泛分布于華北地區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由于人類活動導致棲息地喪失,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現存個體僅零散分布于河北蔚縣、山西和順等地,北京已多年未見確鑿記錄。作為華北森林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華北豹不但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其種群動態也直接反映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指示物種。近年來,隨著北京門頭溝、房山等地的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森林覆蓋率和有蹄類動物數量逐步回升,為打通華北豹的“進京路”創造了適宜的生境條件。
(華北豹。圖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帶豹回家專項基金)
據介紹,共同行動將打出“組合拳”,推動華北豹種群及其生態系統的整體恢復。在棲息地改造方面,將在京冀晉三省市交界的華北豹生境廊道和棲息地區域補植櫟類等鄉土闊葉喬木樹種共計1000萬株,構建針闊混交林生態系統,優化現有林地的林分結構和林下植被。櫟類的橡子可以為狍子、野豬等華北豹的主要獵物提供重要的食物來源。櫟類森林的結構復雜性和穩定性也有助于生境廊道的修復,為華北豹及其他野生動物提供更適宜的棲息環境。此外,三地還將對華北豹的4條生境廊道和5個棲息區域進行聯通和修復,減少人為干擾,促進種群交流。在獵物種群管理方面,系統監測狍子、野豬等種群動態,采取針對性措施保障食物資源穩定。針對華北豹保護,三地還將共同加強野外巡護和執法,運用衛星追蹤和紅外相機等技術實施個體監測。共同行動還注重社區共管,引導當地居民參與保護工作并發展生態產業,同時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提升公眾保護意識,最終實現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的協調統一。
(華北豹。圖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帶豹回家專項基金)
據了解,共同行動的具體實施過程將分為三個階段:短期(2025-2030年)重點構建四方合作機制,完成橡櫟林種植和棲息地改造,建立野外監測體系,啟動社區參與和自然教育;中期(2030-2033年)著力擴大適宜生境面積,促進華北豹種群增長,深化生態產業發展;長期(2033-2035年)全面恢復森林生態系統,實現華北豹生境廊道和適宜棲息地的全面恢復,構建“保護-發展”良性循環模式,打造國際生態保護典范。通過三省協同、多方參與,最終實現華北豹種群穩定繁衍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標。
京冀晉三地攜手
“政企民團”四方聯動
京冀晉三地林海相連、草木相依,華北豹作為旗艦物種,其生存和繁衍依賴于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充足的獵物資源、適宜的棲息環境等。三地在華北豹保護方面各有優勢和特點,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北京依靠科研力量提供技術支持和政策指導。河北在棲息地保護和監測方面有著扎實的基礎。山西作為華北豹的重要分布區,在種群調查和保護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三地聯動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成效。
(華北豹。圖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帶豹回家專項基金)
此次共同行動除了京冀晉三地政府部門主導外,還創新吸引公眾參與,構建了“政府主導、企業支持、民間團體組織推動、公眾參與”的四方聯動機制。在政府層面,三省市政府部門將負責政策協調與資源整合;企業方面將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推動具體措施落地;民間環保組織將承擔橋梁紐帶作用,組織行業專家和志愿者開展野外監測,進行應用研究和保護知識培訓;三地公眾可以參與補植櫟樹、巡護管理以及自然教育等工作。這種多方協作的模式既能確保保護措施的科學性,又能增強社會各界的參與感和獲得感,為華北豹保護提供了可持續的社會支持體系。
“三北”六期燕山山地南部
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進度已近七成
此次“迎豹回家 共橡自然”京冀晉共同行動區域正位于三北工程區域,其成果不僅會優化北京及周邊生態環境,發揮森林的多重功能價值,也為三北地區綠化建設提供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當前,北京市正全力推動“三北”六期工程建設,加快修編“三北”總體規劃、新編“三北”六期規劃,實施燕山山地南部、太行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同時制定“三北”工程管理辦法和“三北”實施技術細則,進一步筑牢首都生態安全屏障。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生態修復處處長曾小莉介紹,“三北”六期工程的建設將突破傳統造林營林以數量為導向的路徑,重點轉向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碳匯能力提升為核心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我們立足超大型城市生態特質,突破單一生態防護功能局限,發揮森林的游憩、自然教育、森林康養等復合功能,提升市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建設健康之林、活力之林、多彩之林、幸福之林,進一步為首都花園城市建設夯實大美森林基底。”
(華北豹。圖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帶豹回家專項基金)
在“三北”六期工程中,“燕山山地南部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于2024年率先啟動建設,目前工程進度已完成67%。燕山山地是首都山區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北部山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涉及昌平、懷柔、平谷、密云、延慶5個山區和十三陵、八達嶺2個國有林場。截至2025年4月10日,7個項目共完成退化林修復9.98萬畝、封山育林26.22萬畝、人工造林0.45萬畝、作業道建設160公里、梯田田坎8.6萬立方米,燕山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多樣性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底工程完工后,將累計完成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54萬余畝,山區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態安全韌性將進一步增強。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2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