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隊在野外收集昆蟲標本。
湖北日報訊(記者陳春保、通訊員劉曉艷、杜華)神農架新類群又有新發現!7月10日,記者從神農架國家公園獲悉,由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組成的科考隊在神農架發現一稀有昆蟲,將其命名為“神農缺脈螳舞虻”,最新一期昆蟲分類期刊《Entomotaxonomia》(昆蟲分類學報)發布了這一成果。
據了解,科考隊連續兩年在神農架國家公園開展昆蟲調查。在海拔1558米的神農頂區域,科考隊使用馬氏網,捕捉到這種隸屬于缺脈螳舞虻屬的昆蟲。
舞虻,小型捕食性昆蟲,其飛行動作獨特,仿佛在空中起舞,因而得名。據科考隊研究人員介紹,缺脈螳舞虻整個家族在全世界都非常稀少,目前全球已知僅5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一帶。這次在神農架的發現,是該類群在中國的首次記錄,科考隊給它起了一個帶有“神農”印記的名字——“神農缺脈螳舞虻”。
雄蟲側視圖
研究人員介紹,“神農缺脈螳舞虻”體型非常小,僅2—3毫米,體黑色至暗褐色。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對具有金屬般紫色光澤的復眼。它的前足暗黃色,腿節明顯變粗,并且在腹面長有兩排黑色的小齒,形狀酷似螳螂用來捕捉獵物的前足。另外,雄蟲的尾器顯著地膨大。
雌蟲側視圖
這一新類群的發現,豐富了神農架國家公園的昆蟲多樣性,為研究昆蟲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目前,科考隊正在深入研究其捕捉式前足的功能和演化意義。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神秘的小昆蟲能幫助科研工作者揭開更多生物演化的奧秘。
科考隊在野外收集昆蟲標本。
神農架國家公園是全球公認的14個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的關鍵地區之一。湖北省最新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評估試點成果表明,湖北新發現10個新類群,其中4個昆蟲新種(中華細腰長朽木甲、奇特方瓢蟲、凹緣花甲、神農污波紋蛾),均在神農架發現。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