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中美關稅大戰激戰正酣,一時難分難解。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美貿易紛爭其實由來已久。特別是特朗普首次擔任美國總統以來,中美貿易戰陷入白熱化,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也曾發動對中國的大規模貿易戰。為緩和2018-2019年貿易戰,中美雙方經過多輪磋商后,于2020年1月15日在華盛頓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簡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根據《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方同意暫停部分加征關稅(如原定2019年12月15日加征的15%關稅降至7.5%),中方則承諾擴大進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
如今5年過去了,該協議執行情況如何?對當下的中美貿易戰及后續可能的談判又有什么借鑒意義?
協議核心條款與雙方承諾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共分9章,內容涵蓋了知識產權、技術轉讓、農產品貿易等多個關鍵領域。協議核心條款和雙方承諾主要如下:
1.知識產權保護
? 擴大商業秘密保護范圍,打擊盜版和假冒商品,延長藥品專利保護期;
? 禁止強制技術轉讓,要求技術合作基于自愿和市場原則。
2.農產品貿易
? 中國承諾在2020-2021年額外采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含320億美元農產品),具體包括大豆、肉類、棉花等;
? 美方承認中國鯰魚、禽肉等監管體系等效,放寬農產品進口限制。
3.金融服務開放
? 中國擴大外資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準入,允許美資機構在華開展業務;
? 美方承諾取消部分金融服務業限制(如保險、電子支付)。
4.宏觀經濟與匯率
? 雙方承諾保持匯率政策透明度,避免競爭性貶值;
? 中國恢復宏觀經濟會議機制,加強經濟政策協調。
5.爭端解決機制
? 建立雙邊評估與爭端解決安排,取代WTO爭端解決程序,但未允許美方單方面監督。
協議執行情況與主要爭議
1.中方履行情況
?知識產權保護:修訂《專利法》《商標法》,打擊惡意注冊,建立知識產權法院;
?農產品采購:2020-2021年實際采購約1,500億美元(低于目標的2000億美元),主因疫情沖擊供應鏈;
?金融開放: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允許美資券商、基金在華獨資經營。
2.美方履行爭議
?關稅未完全取消:僅將部分商品關稅從15%降至7.5%,約2,500億美元商品仍維持25%關稅;
?技術轉讓限制:美方持續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高端芯片等產品的對華出口;
?農產品市場壁壘:美企對華出口仍面臨非關稅壁壘(如檢驗檢疫標準)。
協議的局限性與后續展望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基于當時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美貿易沖突,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雙方之間的分歧,特別是沒有解決結構性的矛盾(如產業補貼 、技術脫鉤、限制高端產品對華出口等)。
原本中美之間應該繼續朝著基于市場經濟原則開展雙邊自由貿易的目標前進,但特朗普倒行逆施的關稅大戰完全打亂了雙方的節奏,讓中美之間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舉步維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